考研复试,考研复试在几月份
如果说考研初试是一场激战,那考研复试就是一场生死战;考生通过初试,仅仅表示成功跨过了第一阶段,而最终能不能拿到读研的“入场券”,要看复试成绩。
通常来讲,复试的竞争比在1.2比1到1.5比1之间,有些高校的竞争比会超过1.5:1。今年因为考生数量多、实力强,不少高校的专业复试线大幅提升,能成功踏入复试大门的考生,初试成绩都非常高。可是,初试分数高,不代表就能顺利通过复试,在复试过程中,有不少初试成绩很好的学生被淘汰了,也有一些初试成绩不太好的考生成功逆袭。
关于如何准备复试,网上有很多“攻略”,这里就不再赘述。今天就是简单聊聊考生准备复试时要避开的4个“误区”,千万别让无知害了自己。
第一个误区:努力与导师建立“私人感情”
有些考生知道自己获得了复试资格,就马上通过一些渠道联系报考院校的导师。这种做法不能说一定对,也不能说一定错,但有些考生妄图通过一些不合常规的手段与导师建立“私人感情”,就肯定不对了。
几天前,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信息:一位过了国家线的考生,加了报考院校导师的联系方式,然后给导师转账8000元,并附上一句“请多多关照”。在聊天的截图中,没有看到导师的回复。如果这件事是真的,不是伪造的,那可以确定该考生无缘复试了,或者说,即便很幸运地进入了复试名单,也百分百会被淘汰掉。
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也是一个讲究原则和实力的社会,想在暗地里做一些手脚,以获得某些不合法的利益,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全社会关注的研究生考试,没有哪个导师会为了几千块、几万块,而把自己的名誉乃至工作丢掉。
第二个误区:过分相信学长的成功经验
曾有一位考生,复试前找到了相关专业正在读研的学长了解细节,学长给出了一些建议,并很热心地把自己备考笔记提供给她。这位考生如获至宝,按照学长的建议,以及笔记内容,认真做好复习准备,结果复试内容与她准备的内容有很大出入,过程和模式也有不小的变化,导致她复试成绩非常不理想。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质,别人的成功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再者,今年的复试内容和流程也不一定就跟去年一模一样。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取人所长,但不能过分相信学长的成功经验,必须要有条件地选取、消化,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才不至于走进误区。
第三个误区:回答面试官的问题,重技巧、轻诚实
复试一般都有面试环节,面试官除了问几个常规性的问题,还会问一些专业性的问题;有些面试官看似在跟考生唠家常,实际上是在观察考生的性格、心态,以及是否诚实。考生在回答面试官问题时,不能只重视技巧,忽视诚实,这会让面试官反感。
比如有些考生为了让面试官对自己有好印象,故意夸大部分事实,结果被面试官当场揭穿,适得其反。实际上,考生只要做了充分的准备,面试期间不卑不亢地回答考官的问题,考官不会为难考生。
第四个误区:把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不当回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一大半都是抄的,而且有的学生,抄都抄不好,语句不通顺,质量很差。我们承认不少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但如果你是准备继续深造的应届本科生,请一定不要把毕业论文“不当回事”。
有些考官,很喜欢在面试的时候跟考生聊聊毕业论文,这一方面是为了观察考生对学术的态度,另一方面是为了考察考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往届毕业生,请把自己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再回顾回顾;应届毕业生,请尽快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
考研复试跟初试不太一样,复试的套路会少一点,不确定性因素会多一点,且复试结果直接关系到能否被录取,所以一定要认真准备,不能有丝毫马虎,也不要轻视任何环节,只有在细节上做到极致,才能在复试中取胜。
今日话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送给参加考研复试的考生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轶老师
考研复试(考研复试在几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