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考研(新疆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新疆大学考研,新疆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七一酱园的前世和卖旧货的马市

假如说,迪化的劳工是神圣的(按因为工价非常高),则迪化商人,可说是可怜的。这句话不是说迪化没有富商巨贾,确切的意思是:冬天来,他们都在坐吃度日,无商可经了。

据我所知,有一家山西商家”吉美丰”,总店在兰州,过去自兰州经武威、酒泉,西出玉门关以及到迪化、伊犁、喀什等各大城市,都有”吉美丰”分号。做发庄(批发的商行)生意,由天津办洋货入新疆,运新疆土产到天津,但10多年来,新疆与内地隔绝,办不了洋货的入新,新疆土产由省营裕新土产公司统收统销,私人商业无从活动,新疆苏联贸易,全部由省营,外货进口无从经济。今天的”吉美丰”在全疆的各分店早已纷纷收歇,迪化硕果仅存,也已不再是发庄大铺,而成为一个小酱园了。(即今”七一酱园”的前身)

私人大商业的衰落,官方的商业统治,乃促成了今日迪化全市满部旧货的现象。我没逛过北平的琉璃厂或天桥,不知如何规模,但在迪化,经营这种旧货摊的小生意,可说全城皆是,而其中心则在”马市”。没有市招(指商店招牌),没有牌号,多数随地设摊,少数独立门户,这批为生活挣扎的人,贱买进,贵卖出,煞费苦心。有的人弄到一点官价后门货,可以黑市出售,便喜出望外了。


街头百货,1939年

每个初到迪化的内地人,总得和马市结不解之缘,因为买官价日用品,手续太烦,面子不够又容易碰钉子,所以一碗一盏半丝半缕,唯马市是求。碰得巧,也许一趟就找到,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碰的不巧,则你想买的东西,偏是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便得另行转转弯,托人物色,所费也就不赀了(即很贵)。

新疆币和中央币

据最近迪化的友人来信,两个月的迪化物价飞涨的怕人。面价已涨到法币2万元100斤,鸡蛋每个100元,刚自迪化来的我,也有些不相信。我只能遥远的向他们祝福,安度这个难关。

……七八年前的今日去,据说订一份报纸要1万多两,一捆上一大包票面共计几万两的杂色钞券,向商店柜台上一丢,伙计们数了大半天,说不定只能买一块手巾。


新疆省银行纸币,民国

那时候,新疆的统治者可以滥发通货,自然是钞票,较大的商号也可以滥发兑换券,那只是一条白布上写上数额加盖一个印信而已。旧的统治者被新的一推翻,某个商号一倒闭,币制便一度混乱,受牺牲的便是老百姓。


中央银行法币,1945年

因此30多年来未曾见到中央币——关金和法币,一到新疆,在每个边疆同胞心中造成了无上的坚定信心。加上最近新疆省政府改组,他们自然前车可鉴,尽量抛出地方券而抓取中央券,但关金法币流通数有限,他们便吃进宝物以防万一,物价自然得涨了。

“布新”与”缀旧”

促成最近物价飞涨,当然更另有其他原因。例如迪化区本是粮食不足的,一年来人口激增,使这问题更深刻化,日用品物资的渐渐匮乏,也是不可讳言的事实。过去的存底渐渐消耗,新货又无大量来源,尤其是穿的问题,所谓自力更生,谈何容易!


红雁池水库,1947年

“自力更生”,过去一年的新疆确乎在向着这方向走。迪化、哈密两区粮食不足,便全面发动水利建设。全疆日用品不足,便自己设厂制造,但农业和工业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火柴、造纸、玻璃等小型工业,可以赶办应急;渠道、纺织等大型工程,则在目前材料、交通、技术各种条件之缺乏下,纸上谈兵,望梅止渴不了。譬如说,迪化计划设立中的一个纺织厂、炼钢厂、化工厂,一年多来的经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内地预定的机器,老搁在重庆运不出玉门关。赶着开渠道,有此设计,但人力缺乏,工作时期又短,工程需要时间,有一度拟调轻罪监犯服工役,不知现在办得如何了。

因此,眼望着这些情形,过去一年来,新疆建设主管当局只有心在焦急着,在老百姓众目睽睽,期望过切的形势下,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省建设当局面对另一种难题是”布新”之外,还得”缀旧”。过去仅有的一点建设,说来根基非常脆弱,随时有出毛病的可能性,事实上出的毛病业已不少。这一种”缀旧”的工作,也许比”布新”还要更麻烦。譬如迪化的电灯厂,便常闹停电,当初简陋的白铁皮烟囱被风刮倒了,在新烟囱砌成之前,得四处找鼓风机来维持电的供应。类似”缀旧”的追究难题,真是不胜枚举。

“新月”的启示

旅居迪化一年,在我心灵上刻画最深刻的,莫过于回教的严肃情绪了。


清真寺宣礼塔,1933年

星光依稀的早晨,四处礼拜寺塔顶的传来的祈祷声,比所谓”笳声”更沉重的打进我的心房。在傍晚,多少礼拜寺高耸入云的 “新月”标识,屹立在茫茫黑夜里,激发了每个人对宗教的皈依之感。每天5次,在一尘不染的礼拜寺,在鸡犬杂沓的院落里,在屋角,在炕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个教徒都在虔诚的做祷告,拜真主,这种严肃场面,可以把任何人的任何人世烦恼、名利杂念,抛却到九霄云外。

穆罕默德的回教(即伊斯兰教)无疑是会千古流传下去的。他创教时寓教育于信仰的一番深意,多少年来已使他所创的教,随时间而更渐趋发扬光大。每天早晨必沐浴,每次祷告前必洗手,不吃猪肉,每年有一个月的封斋,这是信仰,也是锻炼身心的最有效办法。教典规定捐课,每人可入捐(收入的)几分之几入礼拜寺,用这些钱来救助贫穷、体恤困苦的人,办理公益事业,这是信仰,也是完美的社会政策。


迪化某清真寺,1928年

在迪化,随时随地我们看得到身体健硕脸庞红润的教胞,任何角落找不出一个伸手要钱的乞丐。修桥铺路是政府规定的人民义务,但每个回教同胞,从他们的教典中,早知道并实行了这一条。在新疆,独立捐资修公路桥梁,已不再是”新闻”,回教中的”巴依”(富翁),常做这些事儿。

10年来在尊重信仰自由的政策下,省当局协助各礼拜寺,做了更多有意义的事。譬如各族文化促进会,其经费来源,便是教内的捐课收入,会立小学校遍布全疆,数目超过公立小学5倍。各族文化的文化活动也各有特色,我看过维文会的一出历史古装歌剧(上下两部,两晚演出),其演出效果是惊人的圆满。其他电影、晚会、板报、歌咏等,各族文化会经常活跃,吸引着大量观众。

迪化的教育事业


新疆学院(现新疆大学)1947年

在迪化,教育的发达自然是全疆之冠,这儿除小学外,有两个大学,两个中学(一个是纯粹归化学生的第二中学),一个师范,一个职业学校,但是学生的量和质,无疑距离标准尚远。新疆学院学生不过百余人,新疆女子学院学生不过几十人,因为附中小学或师范科,所以还显得热闹。

这里谁都知道有两大问题,第一是语言的不同,一个教室里有说两种以上不同语言的学生,教一段得翻译一段,翻译的适当与否又是问题,因此,减低了教学效率。第二是师资缺乏,因为先生懂得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已经是难聘,懂得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之外,还要专攻一两门专门学科的教师,更是难聘!国语原定是各民族学生的共同必修课,但推行多年,似乎成效并不显著。

翻译人才不但在学校,即在党政各部门都异常需要,因此,翻译人才在迪化是最”吃香”的一种人。开个小会议要翻译,各种文告要翻译,各种书籍要翻译,甚至主管长官要私人翻译,你懂得汉维两种语言,不愁没人请教,你如果懂得汉维俄三种文字,那必然是一流人才,所以有多少维族学生,他们至少懂得维语俄语,维语汉语两种语言,多投身翻译上来,受个短期训练,马上可以挣钱,而不愿按部就班的上中学大学。


盛世才、邱毓芳夫妇及女儿合影,1943年

新疆女子学院是值得一提的学校,她是由小学、中学直到去年才扩充而成的一个大学,还附设有师范部、简师班,全校学生有2000多人,顾名思义,当然全是女生,这种规模的女子教育,在边疆地区该是罕见的。多年来在盛夫人(即盛世才的夫人)邱毓芳女士的主持下,学风淳朴,大足称道,而学生无论贫富贵贱,一律有劳动服务的精神,尤非内地女校所及。

“塞外奇葩”《新疆日报》

最后,该归结到本行,谈一谈新疆新闻事业。


民国《新疆日报》

新疆新闻事业,除了去年秋天成立的中央通讯社迪化分社外,独一无二,只有一家新疆日报。但你别小觑了这《新疆日报》,它规模之大,也许为今日后方数一数二的新闻事业,它总社在迪化,每日出汉文版,间日维文版,各对开一大张,三天出一次哈文版,一周出一次俄文版,各对开一小张,各版销售数量合计:每日约8万份。

总社之外,在伊宁、塔城、阿山、和田、阿克苏有5个分社,各间日出4开报一小张。以全疆人口500万计,这个发行量也相当可观了。

《新疆日报》除他本为工作外,他也是全疆独一无二的印刷事业。除承印公私印件外,主要是翻印各种语言的小学教科书,供全疆学校之用。

在那绝塞的戈壁中,这可说是一朵鹤立鸡群的奇葩。

来源:瀚海淘沙支持一下小编,请下方点赞、点和分享!

新疆大学考研(新疆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