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考研择校、参考书及各科目备考指导




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考研择校、参考书及各科目备考指导

我是2021年的考生,最终上岸。本科是自动化专业,专业课涉及的几个科目我在本科都没有相应的课程,算是完全的跨专业考生,在学校的选择方面着实花费了一番功夫。

最终选择软件所主要是因为软件所有两大优势:1)软件所在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内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基本地位与好一些的985齐平。对于就业导向的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相比较知名985院校,软件所的知名度较低,因此报考人数较少,每年的分数线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综合以上两点考虑,我最终选择了软件所。

一、基本问题

前文已经提及,软件所的分数线是比较低的。具体有多低呢?我将其近5年的复试线统计了一下,如下表所示(括号内是招生人数):

虽然软件所招生分数比较低,但是招生人数也很少,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其波动性比较大。可能某一年分数线很低(如2018、2021年),而某一年的分数线很高(如2020年)。胆子比较大可以直接报,如果想要稳一点的话,还是推荐以至少350的分数为目标去准备。

软件所在考研方面对考生的各种政策还是比较友好的。软件所的报录比一般都控制在1.2。就是进复试的人数=计划招生数*1.2。在各个高校和研究所中,算是对学生比较友好的。另外软件所一般会保护高分的考生,如果你初试成绩比较好,复试基本上老师也不会淘汰你。最重要的是,软件所一般是不招调剂的。名额都会留给一志愿考生。(2021年招调剂是因为2021过国家线的人数没达到招生人数。)

软件所的招生一般都是不区分专业的(2021年例外,我放在后面讲)。软件所一般你在考研报名的时候志愿是可以随便填的,然后在复试时,就是简单按照学硕与专硕来区分,各录各的。最终确定你过复试后,再进行实验室的选择。从初试、复试到录取,基本都不会用到你填的专业。不过填报的时候除了专业外还有研究方向,这个一般是和你未来的实验室有关系,需要慎重填写。

2021年是唯一区分专业的一年。当时的情况比较参差不齐,计科和网安因为招的人少,直接分数线到了340,而软工和电子信息是280的国家线。可能招生主管也觉得这样不好,2022年又不区分专业了。

学硕和专硕在软件所这边基本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培养上,学硕和专硕都是一样的培养方案,工作、读博等也不会因为学硕专硕区别对待。唯一的区别就是招生时学硕和专硕时分别招生的,招生人数和分数线可能会有所区别。

最后,软件所的导师也基本都还是比较靠谱的,我个人目前没有听说过有导师压榨学生、抢学生一作的恶性事件。

二、初试准备

我是跨考考生,因此我的学习路线是比较长的,前前后后基本持续了有大半年,涉及的资料也比较多。软件所的考试一共四个科目,分别是英语、政治、数学、计算机综合(408)。其中,学硕考英语一和数学一,专硕考英语二和数学二。我当时报考的是学学硕,考英语一和数学一,因此我的介绍也以英语一数学一为主。

1. 参考书目:

(1)专业课

1)《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

2)《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

3)《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小丹

4)《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5)《王道》系列,包括复习指导和模拟题

6)《天勤》系列,主要是习题

7)408历年真题

(2)数学一:

1)张宇36讲

2)张宇1000题

3)张宇8套卷、4套卷

4)李林6套卷、4套卷

5)李永乐的660题

(3)英语一:

我的英语基础比较好,因此没有进行系统性复习,只是简单训练了一下,基本是半裸考。因此,此处我仅仅列出我当时用到的资料,具体的复习路线建议参考一下其他经验贴。

1)张健的黄皮书

2)华研外语的完形填空专项训练

(4)政治:

1)肖秀荣《精讲精练》

2)肖秀荣1000题

3)肖8、肖4

4)徐涛的讲课视频

2. 复习日程。

(1)专业课:

我从3月份开始,我开始复习专业课。3月、4月这两个月,就是单纯的过课本,一个月看一科专业课,依次是数据结构、计组、操作系统、计网。这中间其实有很多概念是一知半解的,但我当时的态度是不求甚解,先往后看,争取先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实整体看完一遍回头再看,就会发现之前好多不太懂的东西也差不多能看懂了。

5月份开始看王道。王道我大概保持每月过一本的速度,速度不快,但是要求质量。对于书后的习题,我习惯标注出自己做错的题目,在之后的环节中再重新回顾。5-8月看完了王道,9月份把所有的习题又重新过了一遍,清理掉自己容易犯错的地方。

10月-11月这两个月就进入了真题演练阶段。除了历年真题之外,我还使用了王道的模拟题。大概每3天我会专门调出完整、连续的三个小时,进行真实的模拟考试。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2)数学一:

到6月份的时候,开始复习数学。我数学基础也比较好,没有看各种视频,就跟着张宇的36讲,上面的例题、习题,都要保证自己会做。这一环节持续到了8月中旬。8月剩下的时间加上9月,刷完了张宇的1000题。10-11月与专业课一样,每两天调出连续的3小时进行模拟考试。试题就是上面提到的各种模拟卷和历年真题。

(3)英语一:

英语从3月就考试背单词了,做题是等到10月份才开始的。主要是做历年真题,熟悉熟悉试题类型。有空就做做完形填空。

(4)政治:

从9月开始,看徐涛老师的视频课,同步看了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同步同步做肖秀荣1000题。完成这一环节大概10月份结束了。之后就要开始背各种主观题的答案、背肖8、肖4。肖4是一定要背的,2021年的政治大题肖4基本全部押中了。

12月整体的复习是比较自由的,就看哪里薄弱再补强就行。当时我的毕设也开始了,就时间更少了,基本都是自由复习,重点就是多翻翻之前的错题,巩固巩固。

三、复试

软件所的复试比例所占的比例一般在30%-40%,包含的项目主要有英语口试、面试、机试。其中,英语有时候占的比重还会比较大。2020年要求使用英文PPT,2021年整个自我介绍包括PPT的讲解都要求使用英文。

(1)英语提问

英语口试的大部分还是聊聊日常生活。我询问过周边同学,背问的包括聊聊家乡、本科校园等。这种题目经常在网上会有一些模板,大家可以搜集下来背一背就问题不大了。

也会有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比我当时问过我“Do you think playing games is a waste of time?”其实面对这种问题,对面主要是在考察你的英语能力,并不是考验你的情商,所以基本上不必考虑够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畅所欲言即可。只要你的表达流畅清晰,没人会挑剔你的内容。甚至可能除了提问你的老师,其他老师都没在听。

英语问题有时也会包含一些专业问题。同样是问我的问题“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ile system and database system?”这个除了英语本身的问题,更多的还是专业本身,因此放到专业提问中讲。

(2)专业提问。软件所对于专业问题的跨度非常广。除了在初试中接触过的408之外,还包括其他的学科。数学方面会文提问概率模型,底层一点可能会提问离散数学、编译原理等,应用方面可能会提问数据库、后端的一些概念,机器学习方面也会提问一些基础模型、甚至深度学习的CNN、RNN等…。

涉及领域这么广,所以要准备完全是不可能的。但是老师们不会为了难为学生而提问,他们的提问基本都是从你的简历、PPT上面的东西出发来提问。因此,对于专业问题的准备,主要从简历与PPT入手,把这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搞清楚。基本都不会背卡住。

(3)机试

在疫情之前,截止2019年,都是有机试这一项的。到疫情时代变成线上复试之后,才取消了机试。但是要做好可能会有机试的准备。

我们这一年没有机试,我咨询了2019年考研的学长,说机试部分的难度可以参考leetcode中的medium难度,好像是两个小时4道题。这部分考研的是硬编码能力,大家在初试结束后就可以多刷题,多练手。毕竟,就算没过初试,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也用得上。

能想到的经验差不多就这些了,最后祝大家考研路一帆风顺,都能进入心仪的学校。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