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考研,怒江傈僳族考研加分吗
破旧的木房子里,一群孩子捉住了一只肥胖的老鼠,孩子们满脸都写着兴奋,因为他们今天晚上又有加餐可吃了。
大哥阿甲把老鼠穿在树枝上,直接放在火上炙烤,最先烤熟的是老鼠的尾巴,孩子将尾巴掰下来,放入口中嘎吱嘎吱的咀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这里是云南怒江,在这里有着中国唯一一个傈僳族自治州,阿甲的家就在这里,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傈僳少年。
怒江边上的傈僳少年
《上阿甲》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这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主人公是阿甲和他的弟弟阿此,兄弟俩的父亲在阿此出生不久后就去世了,母亲也随即改嫁,只留下两兄弟在这里。
看弟兄俩可怜,舅舅将他们接到身边抚养,舅舅家也有孩子,再加上阿此和阿甲生活压力就更大了。
于是兄弟二人免不了要替家里干活:放羊、砍柴……等等一系列的琐事几乎占据了他们全部的时间,但即使如此,少年依旧能抽出时间坐在悬崖边上嬉戏。
这里的孩子几乎都没有学上,因为他们连户籍都没有,而念书需要去到城市或较大的山村,但那些地方也通常只会有低年级,要想读更多的书,就要到更远的地方,很显然阿甲和阿此是不可能去到那么远的地方念书的。
这里的出行是出了名的困难,所以具有代表性的“索道医生”才会在全国都那么出名。
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因为和某个部族发生了矛盾,所以躲在了这个偏远的乡村,因为一直不敢与外界交流,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阿甲兄弟和弟弟妹妹都留在了家乡,但他们平时也会有聚会活动,那就是前往教堂。
虽然这里没有学校,但却有一座宽敞的教堂,每一周村民们都会聚集起来唱圣歌,多年前基督教和天主教传入怒江地区,感染了这里的人民,于是他们开始信奉基督教。
孩子们在教堂虔诚的唱着圣歌,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就被灌输了宗教思想,教堂也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学校”。
但一起热闹过后,他们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去。
艰苦的生活条件
阿甲和他的弟弟妹妹们住在傈僳族传统的木楞房里,这种房屋又叫千脚落地房,整个房屋是由几十根木桩组成的,人们会在木桩上铺上木板,然后在上面围上竹栏篱笆和茅草等相关物品。
在这里,你几乎很少会看见三代居住在同一间房子里,因为儿子成家后都需要从家中搬出,另外再建造一间房屋生活。
这里的房子一般都是由几户乡邻帮忙建起来的,邻里之间非常和谐,平日里不会有争吵。
孩子们也都在一起玩,玩累了才会回家吃饭。因为贫穷,人们过的十分艰苦,几顿也见不到一点荤腥,多数时候他们会用咸菜就着白米饭食用(仅代表纪录片中贫穷的家庭)。
傈僳族人的家里通常都没有厨房,做饭用的是石头垒砌的简易“炉灶”,他们会在这里烹饪简单的食物,在以前这种炉火还还会用来驱赶蚊虫和野兽。
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样的房屋里,用这样的方式填满自己的胃,并且常年在山上干活,因为长时间吃饭不见荤腥,让这里的村民又黑又瘦。
看到小编这样的描述,你也许会认为这里的人过的十分不幸,实则不然,他们生活的乐在其中。
自由散漫的生活状态
从《上阿甲》这部纪录片来看,每一个村民都十分的乐观,特别是担任主角的两个少年,更是单纯天真,当孩子们在玩耍时不小心伤到其他的小朋友,大家也不会红脸。
而且因为没有学上,这里的家长不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没有人期望着孩子将来能有多功成名就,孩子们只要帮家里干活,有口饭吃就好。
并且他们的生活也不向我们想象的那般闭塞,在舅舅的家里也有电视机,晚饭过后孩子们会聚在一起看电视,电视中的世界是美好的,是他们无法感受到的,孩子们都看的入迷,但也从不会因此而自爱自怜。
当然小小少年怎么可能不向往外面的世界呢?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幕:阿甲在收音机里听到了TFBOYS的歌曲,他问工作人员“这三个人是朋友还是亲兄弟?”
工作人员答:“朋友吧” 阿甲:“他们还在学习?”工作人员答:“是的”
阿甲露出落寞的神情,缓缓的说了句“真好啊”
少年的情绪总是来去匆匆,他惆怅的心情很快就被爱情夺走了。
少年阿甲最近很是苦恼,他心仪的姑娘总是拒绝他的追求,记录片中阿甲多次向女孩发出信息,表达自己的爱意,即使女孩明确表示不会和他在一起阿甲也一直没有放弃。
他给女孩打电话说:“我一定会等到你爱我那天的”,不免让人觉得的可笑,但在我们的城市中又有多少爱意表达能像这般纯粹呢?
云南怒江边上连绵不断的大山,孕育了傈僳族人简单散漫的生活方式和单纯的感情,可也阻断了他们的发展,当国家扶贫的种子飘到这里,他们也即将脱离这样的生活了。
搬家,离开大山
政府为了帮扶这里的贫困户,在多个山村的脚下盖起了安置点,建设现代化的楼房、学校、农贸市场等各种生活所需设施,还会帮助贫困村民找工作、致富。
在怒江的泸水市就有这样一个安置所,整个安置所占地300多亩,建设了将近80所房屋,能将109个傈僳族寨子中的22000多人安置在这里。
学校里已经拥有了400多名学生,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书声朗朗,代表着贫困家庭未来的希望。
学校里开设的阅读课也很受到孩子们的喜欢,一名来支教的语文老师在这里建设起了全州唯一一个小学广播站,已经拥有了近20名播报员。
另外,这里还有幼儿园,也已经招收了不少学龄前的小朋友,不但能让他们在这里受到良好的教育还能让家人安心工作。
为了帮助傈僳族人更好的融入生活,还有企业在这里建起了“扶贫车间”,让下山的傈僳族人能够自食其力。
对于那些能在村庄里搞种植致富、旅游致富的傈僳族人,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扶贫的角度还在大步迈进,《上阿甲》纪录片上映已经过去几年了,不知道阿甲是否也已经离开了老房子,过上了新的生活?
五一节假期临近,你有没有想去到怒江感受傈僳族风情的想法呢?来和小编结个伴吧~
作者:白小七 校稿:川川
怒江傈僳族考研(怒江傈僳族考研加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