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宿舍(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宿舍图片)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宿舍,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宿舍图片
11月25日。
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中的郑州,新增本土180例,新增本土无症状777例。
全平台热搜榜单上的郑州,是“郑州将进行5天流动性管理”。
凌晨的郑州,塞满了被临时驱逐出校的大学生们。
蜷缩在火车站、高铁站,甚至是高速路口。
十月至今,但凡提及郑州,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字,十有八九是“乱”。
万人徒步,逃离富士康。
平安街社区书记刘红英错失女儿成人礼。
小思雨因抢救无效去世,四个月已是一生。
郑州是乱。
然而郑州之乱,却容下了一张安静的书桌。
还是11月25日。
郑州。
准确地说,是河南工业大学。
分明已下发自愿遣返通知,还为学生们包圆了返乡巴士。
小怡仍然安之若素地待在校图书馆中。
打开微博以“大学生返乡”为关键词一查,辽宁、重庆、广东、四川、陕西、新疆……
没有具体哪一个地方,但是每一个地方的博文,字里行间都写着“回家”两个字。
小怡则说:“我不想回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
小怡觉得:比起老家,河南工业大学才是那座令人安心的避风港。
10月28日,河南工业大学收到核酸混管检测异常。
在确认该名学生抗原自测结果呈阳性后,河工大的第一反应,不是隐瞒。
而是在三个多小时后,向学生们公开了一份长达四页纸的流调报告。
异常者被带离宿舍楼,而小怡们的隔离生活也正式开始。
疫情期间,无数学校因物资匮乏而捉襟见肘。
连每天早中晚三餐,都难以按
就算准点送达,学生们拿到手的,是寡淡的大白菜。
是无味的稀饭。
(图为喀什大学的隔离餐)
是白色的菜帮子上端端正正地躺着一具蜜蜂的尸体。
还是全尸。
(图为喀什大学的隔离餐)
与之相反,河工大的每一顿隔离餐,餐餐都及时,顿顿不重样。
河工大的学生纠结的点,永远不是吃没吃饱,而是吃没吃好。
隔离初始,隔离餐的主食几乎都是大米饭。
北方孩子吃不习惯。
(图片提供者:小怡)
于是,第二天的晚餐,塑料饭盒中的米饭便换成了馒头。
此后,米饭、面条、馒头、饺子轮着来。
近两个月的封校,河工大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由于学生基数庞大,学校食堂无法准时供给饭菜,便请人外包餐食。
直到有男寝吃外包饭吃出了虫子。
从那以后,河工大叫停了外包伙食。
学校食堂窗口的老板,往往凌晨四点就要爬起来,一大锅一大锅地煮早点必备的鸡蛋。
学生会留言:叔,今天不吃鸡蛋了,睡觉去吧。
老板回复:已经送到了。
疫情期间,无数学校物资再匮乏都非要打肿脸充胖子。
宁愿给学生发腐烂的苹果,也不愿拉下脸寻求社会各界援助。
而河南工业大学一个月来已经发放了四五轮全校物资:方便面、火腿肠、辣条、可乐。
其中不乏企业的爱心与校友会的捐赠。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河南工业大学校友会”)
是只有河南工业大学的物资这般充足么?
是只有河南工业大学的人脉如此广阔么?
不是。
都不是。
是只有河南工业大学真真切切地将学生放在了心上。
隔离期间,河工大的制度和其他学校一样,所有学生一门不出、二门不迈。
和其他学校只有冷冰冰的文字不一样,河工大的规章还具备人的温度。
小怡的同学扭伤了脖子。
当时她们连宿舍门都出不了,更遑论去校医院。
没有轻飘飘地丢给学生一句“乐观看待”,也没有任学生自生自灭。
不能线下就诊,那就线上问诊。
辅导员不再只存在于手机屏幕的另一端。
她是接线员,帮学生接通校医院的电话。
她也是外卖员,给学生把膏药送到寝室。
11月10日,河工大的第一批宿舍楼解封。
在混管异常的学生隔离完成回到寝室后,11月12日,最后一批学生终于重获自由。
其中也包括了小怡。
但是,还未好好呼吸新鲜的空气,小怡已经穿戴好防护服投入到了志愿者的工作中。
志愿者的工作十分庞杂。
送抗原、发棉签,最累的是搬饭。
三四个大箩筐。
八十五份盒饭。
小怡和她的室友两个人一起抬。
很累,饭菜的油很多。
可她每次出去的时候,都会看到送饭过来的辅导员、任课老师和学院书记。
(图片来源:抖音号“河南工业大学”)
和其他学校一样,河工大也会搜集各班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和其他学校只是走个过场不一样,11月20日,河工大仅用一天时间便发布了一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问答(一)》。
红头文件。
三页纸。
回答了十一个问题。
其中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校内快递。
物流进不来,学生的日用品严重短缺。
学校就发。
发口罩、药品。
发纸巾、牙膏。
甚至发卫生棉。
11月23日,自家孩子们,尤其是考研的学生们最关心的快递问题,学校也搞定了。
(受访者:小怡)
11月中下旬,郑州掀起一股“大学生返乡潮”。
无论自愿还是被迫,凌晨还是深夜,大学生只能提起行李,在慌慌张张的人群中挤出校门。
回家的车票不足,等了3小时等到一张候补票都算幸运。
出租司机说好350包车送到家门口,临下车时狮子大开口加价400块。
好容易回了家,却进不了门,只得栖身羊圈,甚至菜地的草垛里。
学校不管。
要么尽数遣返一个不许留,要么全部封住一个不许走。
其他学校不管,可是河工大管。
所有的孩子,来去皆自愿。
上午,一个正常的返乡时间。
(部分高校深夜遣返大学生)
第一批归家的学生刚走出校门,门口已经有学校包下的大巴在等待。
愿意留下的学生,在12月底前,河工大都能保证他们的吃住。
而小怡就是其中之一。
疫情以来,不少学校都变了。
他们似乎变成了聋子。
学生的呼声听不到。
他们似乎变成了瞎子。
学生的难处看不到。
也因此,学生的希望,他们似乎也做不到。
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学生说话。
阻止每一个学生发声。
但是为什么要剥夺大家说话的权利?
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听到了、看到了,却又不愿做到才要拦阻的么!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监狱与犯人的囚禁关系。
领导与师生的关系,不应该是狱卒和囚犯的敌对关系。
平心而论,河南工业大学做得也并没有多么完美无缺。
只不过是把学生们当成了自家的娃儿。
只不过是听到了孩子们的呼声。
只不过是看到了孩子们的难处。
只不过是完成了孩子们的希望。
毗邻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
当地人习惯性地将其戏谑为“赖大学”。
可是,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的大学,才不是赖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宿舍(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宿舍图片)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宿舍(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宿舍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