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方向如何选择(考研方向)




考研方向如何选择,考研方向

央广网北京5月16日消息(记者 果君)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作为出生在1999年、2000年的新一代毕业生,他们是如何应对“最难就业季”的?对于人生规划,他们有着怎样的想法?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就业 人生的新起点

受疫情的影响,除了通过学校双选会,近几年,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了通过互联网进行求职。企业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渠道成为了毕业生的首选之一。通过这些便捷的途径,多数毕业生表示已收到了企业的回复。英语专业毕业生李南(化名)告诉记者,自己从去年11月起投递了大约30份简历,回复率达到80%,基本达到心理预期。

不久前人社部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与2021年第四季度相比,招聘需求回升较慢,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回升明显,“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计算机硬件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新进排行,缺工程度加大。排行“前十”职业保持稳定,排位略有变化。与此同时,对于一些“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求职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和焦虑。

“虽然目前招聘的岗位很多,也收到了部分企业的回复,但是工作和专业的匹配、相关度不大,会产生一种谁来都可以的替代感和不安感。对于工作的选择,也会产生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的自我质疑。”英语专业毕业生张婷(化名)对记者表示了自己的焦虑。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郑小圆(化名)表示,在去年下半年的秋招季,投递了100多份简历,“回复率主要是看企业的类型,因为我曾经在类似的互联网企业中实习过,所以互联网类型的企业相对来说回复率会比较高,基本上都有面试的机会。但是像一些国企单位,相对来说回复率不是很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对于大学生就业,学生、家长、用人机构都应该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基于疫情、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加等几方面因素的叠加,今年就业难度远高于历年,形势较为严峻。“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之上,每个人要对自己进行判定,找到一个可行的路径,降低就业的期望值。同时,要把自己的就业当成一个新的起点。要看到未来形势的变化,找到一个对自己来说可以实现的,同时又有可以变化的区间。”储朝晖建议。

延迟就业不是缓解压力的良策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在就业压力增长、研究生招生继续扩张等因素的刺激下,许多毕业生为提升自身竞争力选择了继续考研深造。郑小圆告诉记者:“整个学院除了保研的20个人之外,剩下的130个人中只有不到十个人选择就业。”

根据新东方发布的《23考研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与2021年3.37:1的考研报录比相比,2022年报录比将达到3.8:1。考研报告称2023年考研报名预计超520万人。

那么,考研是延迟就业的良策吗?对此储朝晖表示,高学历在过去确实曾经意味着有更高的就业竞争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越来越有限。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储朝晖建议高校毕业生尽量优先选择就业。对于是否继续考研深造,则应更多地考虑自己的个性是否适合做研究。

除了学生自身正确择业观的建立,储朝晖建议作为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就业做出改变和尝试。他表示,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辅导,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学校要尽可能地向全面教育发展,特别是大学本科,因为任何一个很狭窄的专业,都面临着就业的难题,就业的难度相对来讲更大。”储朝晖表示。

职业教育让毕业生未来就业道路更宽

面对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的现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与此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化成长和对技能型人才的强烈需求,国家大力倡导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高效、最基础的途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新法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新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了职校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从法律层面消除职校生就业市场各种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门槛和壁垒,将大大畅通职业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

储朝晖表示,职业教育对未来的就业压力起到缓解作用。作为家长、学生要理性地根据自己的特征、自己的优势潜能选择进入普通学校还是职业学校,不要有单一的观念,单一的思维,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

考研方向如何选择(考研方向)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