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考研,医学影像技术考研方向及学校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7日讯(记者 郭文培)从进口垄断到简单仿制,从合资引进到自主研发……近百年的蛰伏与沉淀,我国医学影像产业已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砥砺奋进再出发,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民族医学影像设备正崛起。
双轮驱动,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增长加速
医学影像设备是使用X射线、电磁场和超声波来提供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影像。由于医疗影像技术的非侵入性和相对安全性,其得到广泛使用,往往是医生在进行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时首选的诊断方法。常见的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CT扫描仪、MRI扫描仪、DSA机、GXR机、超声设备和PET扫描仪。
从市场看,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是全球医疗设备市场的最大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场一直在稳定增长。东软医疗不久前公开的招股书显示,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已由2017年的58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70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预计到2026年将增至8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发展更为迅速,市场规模则由2017年的655亿元增至2021年的9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8%,预计到2026年将增至14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3%。
业内分析,市场需求及政策红利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增长加速。但其中,关键技术攻关、国产替代加速、民族品牌崛起,无疑催化了市场增长点。
关键技术攻关,民族品牌崛起
众所周知,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属于典型的多学科融合产业。由于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等原因,我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过去一直被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医疗(“GSP”)等外资企业垄断,在高端PET/CT、MR和 CT等产品市场,进口品牌曾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创新驱动国产替代,历经十余年技术发展,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重构了新的市场格局。
在医学影像设备的主要类别中,CT扫描仪是最大的细分市场。据点石资本刊文,过去十年,我国CT市场稳步增长,2019年CT销量约4000台,2020年初疫情爆发,CT被广泛应用于新冠肺炎的诊断,全国CT销量突破7200台,2021年也超过了7000台。2020和2021两年配置的CT台数,超过前5年(2014-2019)CT销量的总和。截止2021年底,我国CT保有量已达48000台。
时间倒带,回到1980年代末期,美国、西欧及日本的制造商一直主导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特别是具有先进技术的高端设备市场。外国进口设备往往价格高昂,我国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医疗机构通常难以负担。医院里即便花费高额外汇进口国外的CT机,仍处于装机不足的状态。在那个自主技术一穷二白的阶段,我们的选择无非是用美德或者日荷的“二手货”。
直至1997,东软医疗C2000实现零的突破。这是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T机,诞生次年便销售50余台。需要补充的是,彼时国内医院的CT装机也不过是按百计数。这台CT的问世,立竿见影地迫使进口CT降价20%-30%,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检查费用也随之降低了一半。尤为可贵的是,在“阵列处理机”的核心技术攻关上,东软医疗还秀了一把实力――用正在快速普及的PC机进行创新性的替代,从而成功引领了一轮国际CT领域的技术迭代。
C2000之后,中国第一台螺旋CT机C3000、双层螺旋CT、16层螺旋CT、64层螺旋CT、128层高端螺旋CT、256层宽体能谱超高端CT、512层全景多模态CT……均诞生于东软医疗。依靠自主研发,东软一次次改写了中国CT发展史。自此,国产品牌随着整体实力提升,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CT类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终争得一席之地。其中,东软医疗占据10%市场份额,联影医疗占据 6%市场份额。
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是一种利用人体内水分子中的原子核(主要是氢质子)在强磁场中的磁共振信号经重建进行组织或器官成像的设备。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能力高,且具有无辐射损伤的优势。从1946年核磁共振现象被发现,到1980s MRI设备进入商用,再到当前1.5T和3.0T设备普及,MRI已经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设备。
国产磁共振,苦“核心技术”久矣。超导磁共振有谱仪、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等,这也是MRI的四大核心部件。
在2021年12月出台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磁共振高场强磁体、低温线圈、多核谱仪等关键零部件的攻关,被列入医疗装备产业基础攻关行动中。而在该规划出台的4个月前,东软医疗便传出好消息:3.01T超导磁体研发成功,该磁体实现了大孔径,高均匀度和高稳定性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成本,其他各项关键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东软医疗也实现了梯度链、射频链、和谱仪等其他磁共振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制,从而实现了磁共振全链条的自主可控。
从市场看,尽管2017~2021 年,磁共振设备市场进口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是,除飞利浦医疗之外, 西门子医疗、GE医疗近年来整体市场份额有所下滑。反观国产品牌,正在迎头赶上。其中2021年,东软医疗和联影医疗两家占比已超过15%。
部分零部件国产化待提升,国产企业加速破局
可以看到,近年来,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的进步,产品核心技术被逐步攻克、产品品质与口碑崛起,部分国产企业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进口垄断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国产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正逐步实现与国际品牌比肩并跑的目标。
然而,与全球相比,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仍呈现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中高端市场国产产品占有率低的局面。其中,核心零部件是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这方面,市场略有忧虑。
据了解,CT主要核心零部件包括CT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滑环、静音轴承等,研发技术壁垒和生产工艺壁垒较高。国产品牌在CT球管、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部件的采购上仍以进口为主。
不久前,联影医疗在其公开的招股书中就表示,其生产CT产品用的球管和高压发生器,生产XR产品用的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和平板探测器,以及生产RT产品用的磁控管等核心部件仍以外购为主,存在无法稳定供应的风险。原因是公司主要境外供应商位于美国、欧洲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上述国家如果出台负面政策限制公司生产所需核心部件的出口,可能导致公司无法足量进口上述核心部件。
同样,中信建设证券也指出,在医学影像设备细分领域,上游核心元器件和部分高端零部件仍以进口供应为主,中游设备领域国产龙头加速追赶。其中MR、DR、超声等领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较高,CT等领域部分高端核心零部件较进口尚有较大差距,主要包括大功率CT球管等影像链核心零部件以及传感器、高端芯片等电子元器件。
破局,永不止步。今年以来,东软医疗、联影医疗等巨头们均谋求上市以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从而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东软医疗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其将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开发超高端CT、光子计数探测器CT、低成本CT及大口径CT;开发高场及超高场MRI以及1.5T MRI产品;开发经济机型DSA产品及高端DSA产品;开发创新型高端PET/CT;开发CT球管、探测器、磁体及超声探头等核心部件等。
此外,近两年,包括东软医疗、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行情300760,诊股)、万东医疗(行情600055,诊股)等在内的国内厂家在XR、CT、MR 和 PET/CT 等产品领域积极布局,不断加大在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的开拓力度。
显然,巨大国内市场的优势已经得到不断验证,在未来医疗装备领域的发展方向上,对跨国品牌发起“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已经来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民族医学影像设备正崛起。
医学影像技术考研(医学影像技术考研方向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