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考研(社会保障考研科目考哪几门)




社会保障考研,社会保障考研科目考哪几门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求是》杂志编辑部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我们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指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1年2月26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以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主题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科学阐明社会保障的地位作用,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成就、经验和做法,对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深刻阐明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强调社会保障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深刻阐明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强调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深刻阐明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目标任务。

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科学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社会保障事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等。

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要把这篇重要讲话和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贯通起来学习,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通起来学习,深刻领会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在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领导社会保障工作的历程、成就作出科学总结,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鲜明强调人民期盼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研究审议养老保险、医保等社会保障问题;多次调研视察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站等,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明了我国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按照就近、普惠原则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并组建志愿服务队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爱心服务。图为2022年2月27日,志愿者在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黄家峪村养老服务中心陪老人剪纸、聊天。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关于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于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府主要是保基本,不要做过多过高的承诺,多做雪中送炭的重点民生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

——关于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关于具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坚决杜绝欺凌虐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违法行为”;“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和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下,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实施一系列战略规划——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助残等福利事业,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13.6亿!

截至2021年底,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已达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3亿人、2.3亿人、2.8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5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5亿……

从天南到海北,从城市到农村,把城乡、地域差异巨大的十几亿人纳入一张社保网络,其难度和贡献绝非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可比。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哪些成功经验?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坚持”作出科学总结:一是“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坚持制度引领,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坚持与时俱进,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前进”;五是“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总书记强调,这些成功经验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浙江省长兴县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推进示范型儿童之家建设,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临时照料、课后托管、游戏娱乐、心理咨询等服务。图为2021年4月29日,太湖街道晨光社区儿童之家的手工课堂上,孩子们正在学习制作手工画。求是图片吴拯/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不足,比如“制度整合没有完全到位”,“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人群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承担的补充保障发育不够”,等等。总书记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强调要“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蓝图。如何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逐条逐项深入研究,纳入规划,抓好落实。”一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二是“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三是“要增强风险意识”,研判未来5年、15年乃至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发展趋势,分析社会保障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未雨绸缪采取应对措施。四是“要拓展国际视野”,关注国外社会保障发展情况,汲取经验教训,既避免盲目进行“福利赶超”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又避免实行“泛福利化”导致社会活力不足。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总书记告诫全党:“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违背规律就会搁浅或翻船。”

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以药品耗材治理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医药、医保、医疗改革联动,经过大胆探索,实现了医院药品耗材收入下降、医疗服务收入提高、老百姓看病负担有效降低。

“我很关注你们的改革。这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觉悟担当。”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考察,充分肯定三明在医改这一社保制度改革关键领域的经验做法。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直面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从多个方面阐明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一是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二是强化问题导向,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不断推进改革。三是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四是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五是把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日常性帮扶措施。六是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4亿人,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13.5%。健全社会保障相关制度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深刻指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延迟退休等相关重大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针对养老保险,总书记指出,“区域不平衡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针对医疗保险,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协同推进‘三医联动’,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针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总书记深刻总结国外经验教训,强调“要合理把握改革方向、节奏、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合力,推动这项改革任务平稳落地”。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鲜明强调要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在《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多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探索推进互助养老模式,在乡村发展农村互助养老站,在社区构建老年人照料中心。图为2022年3月20日,老年人在龙里县冠山街道五新村老年互助中心欢聚。求是图片黄晓海/摄

——“推进社会保障法治化”。

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并对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加快制定或修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相关法律,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二是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防范化解基金运行风险,维护基金安全。三是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

——“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关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精细化管理是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街道)的五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并提出三方面的明确要求:一是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就业快速变动的趋势,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登记和转移接续的措施,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二是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三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

——“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积极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采取空前力度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将相关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及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大幅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及时对因疫情遇困群众给予救助等举措,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0年,全国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免、减、缓、降等政策合计减费1.54万亿元,职工医保阶段性减征1650亿元。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总结社会保障工作在应对疫情影响方面的做法经验,强调“要发挥好社会保障在助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中的作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既能抵御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等各种常规风险,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

——“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之初,鼓励各地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也存在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待遇差异不尽合理,制度之间转移衔接不够通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明确要求:要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监督。各地区务必树立大局意识,严肃落实制度改革要求,“不得违规出台地方‘小政策’”。可以允许一定时期内存在区域间社会保障水平上的差异,“但不能动摇统一制度的目标,不能自行其是、搞变通”。总书记还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深化对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规律,统筹协调,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在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就一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来源丨《求是》

编辑丨邱曼

社会保障考研(社会保障考研科目考哪几门)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