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设计史(程晓薇考研设计史)




考研设计史,程晓薇考研设计史

1.彩陶

主要流行于黄中下游地区,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最具代表性。彩陶的胎体呈橙红色,因为陶土含铁元素,在烧制时与空气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因此陶胎为橙红色。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装饰有黑色、赭色、红色、白色的彩绘装饰纹样,称之为彩陶。仰韶文化彩陶以动植物纹为主要装饰,马家窑文化彩陶以涡旋纹为特色装饰。代表器物:人面鱼纹盆、舞蹈纹彩陶盆。

【知识扩充:人面鱼纹盆出土于西安半坡的,鱼纹具有生殖崇拜的含义(最初是写实的,之后发展为几何纹样)。有人认为,人面鱼纹,是巫师的面具、生殖崇拜或半坡的图腾等;庙底沟鹳鱼石斧彩陶缸,表现得是两个部族之间的战争;马家窑的舞蹈纹彩陶盆,舞蹈纹具有巫术、酬神、游戏的可能,对我们探讨艺术的起源有很高的价值。】

2.黑陶

流行于龙山文化时期。陶胎渗碳形成黑陶,在陶器即将烧制成功之时,从顶端往下浇水,产生大量浓烟,浓烟渗入陶胎,形成黑陶,主要采用轮制方法。其中有胎体薄如蛋壳的“蛋壳陶”。彩陶以彩绘取胜,黑陶是以造型制胜。

3.青铜器

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有时候也会加入铅。相比较红铜,青铜具有熔点低、度高的特点。在冷凝时,体积略有膨胀,填充效果好,铸造的青铜器更为光滑美观。铸造出来为金色,古称吉金。因出土氧化,产生青绿色的铜锈,因此称为青铜器。夏商周是我国青铜最为流行的时期,多作祭祀器物及礼仪场合使用的器物,因此也被称为青铜时代。

4.失蜡法

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用蜡做一个青铜蜡模,在蜡模内外糊上一层泥,待干后加热将蜡熔掉,再浇筑青铜溶液,凝固好后将泥壳清除。失蜡法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楚国青铜器就是失蜡法的典范。

5.错金银

也叫金银错,流行于战国及秦汉时期。再青铜器表面的凹槽纹路上,将金银线镶嵌进去,抛光打磨,浑然一体,精美华贵。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青铜器是金银错的典范。

6.六齐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即铸造青铜器的时候的六种不同的铜锡配比比例,根据器物类型的不同,软硬要求也不同,因此铸造时的铜锡配比也不相同。六齐是古代劳动人民对青铜铸造工艺技术的成果性总结,具有重要价值。

7.饕餮纹

又称兽面纹,是流行于商至西周初期的青铜器纹饰。饕餮传为龙生九子之一,贪吃,有头无身。其纹饰一般为对称式的兽面,以鼻梁为中轴线,左右对称排布着双眼、双角、双耳。饕餮的纹样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古人的想象而形成的。饕餮纹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8.原始瓷

商朝中期出现,已具备了瓷器的所有特征,但是和成熟瓷器比起来,处于稚拙阶段,介于陶和瓷之间,因此被称为原始瓷。陶器一般用粘土,烧制温度为 800度,表面通常无釉。而瓷器一般用高岭土制胚,烧制温度为 1200 度,表面施釉。

9.漆器

漆器是以加工过的大漆髹饰的器物。从漆树上割取的漆液经除掉水分、滤去杂质后成为生漆,生漆经搅拌加温精制为熟漆,用再经处理的熟漆髹饰的器物就是漆器。漆器表面有坚韧美观的漆膜,它既可抗酸防腐,又是装饰。漆器的胎质以木为主,也有夹纻、竹、皮、纸及金属、陶瓷等。漆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知最早的漆器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碗,距今已有七八千年。

10.《考工记》

全名《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已知最早的一本手工技术全书。对百工进行了记载描述,以及对其制作工艺有详尽的记载。比如青铜器的六齐、古代都城营建的准则。此外还提到了最早的设计美学思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研设计史(程晓薇考研设计史)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