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官网)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官网
  47.优劣的考研辅导机构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判断?  那么辅导班的费用到底贵不贵呢,其实通过考研报班价格一览表就可以清楚了解,大家确定选择哪一家培训机构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班型自己需要辅导的时间,来咨询机构的收费标准,高途考研的收费就是比较合理的,再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有任何隐性收费的情况,能让学生更加放心的学习选择。

张聚恩/文

今天(2023年1月2日)一早儿,从洛阳传来的噩耗震惊了我。在2022年的最后时辰,离新的一年尚距13分钟的时候,张和生总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生命定格在91岁8个月。

一天来,张总的音容笑貌总在我的眼前浮动,往事和回忆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在这里,我用我的认知,书写张总对我国空空导弹事业建树的丰功伟绩;我用我的真情,记下他对我的教诲与培养,述说我对他的思念与缅怀。

张总祖籍江苏扬州,1932年4月出生于安徽芜湖。1952年7月从南京金陵大学(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湖南株洲331厂导弹设计师任副主任、主任。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3月参与三线建设,历任导弹专业生产厂——陕西汉中南峰机械厂(202厂)副总师、副厂长、总工程师。1984年4月调航空612所(后来的014中心、空空导弹研究院),任副主任、总工程师,主管X号国家重点工程;因某重点型号的成就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任何杰出人物的作为,既有自己的修炼与准备,更离不开时势一样,张总最重要的贡献是与中央的决策同频呼应,在中国大地上,在美丽的九朝古都洛阳,为创建科研与生产一体化空空导弹国家基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空空导弹业发展迅猛。我国空空导弹与世界先进水平已形成代差。为迅速缩小差距,满足部队急需,中央决定实施某重点工程。

在工程选址时,几经权衡,最终选定洛阳612所。为的是充分利用该所的科研能力和地缘优势,通过专项工程,全面提升能力,最终实现科技引领、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新模式。为了实施该项目,上级调张和生赴洛,担任项目技术总负责人。

切莫忘记和小视这个伟大决策!这是我国在世界空空导弹领域,一举消弭与先进水平代差的奋斗新起点!这是洛阳014中心发展成为世界著名机载武器研发生产基地,在产品和技术上大步踏入世界强者之列的关键一战

遥想当年,在X号工程决策实施时,612所已经落入没有任何型号的低谷。那时的员工们,等待机会,等待召唤,摩拳擦掌,渴求一战。历史如此眷顾这块圣地,时代如此青睐这支队伍,而一切的转机,就是如今仍令参与者心潮澎湃的这项重大工程。而到1996年,奋斗在陕南山区整整三十载的202厂也整体搬迁洛阳,并入空导院。至此,一个符合科学规律、顺应发展潮流的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空空导弹研究院完成了组织建设

今天,当我们欣喜地看到,空导院的红外弹继续高歌猛进,雷达弹的江山不仅保住了,且战绩辉煌,而新质、新品种武器还在不断涌现的时候,请记住,如今的伟业,是一批前辈先驱,投身这一关键战役而二次奠基的。而张和生总师正是其中最德高望重的光荣代表和领军者。他为这项重点工程,为祖国的空空导弹事业,呕心沥血,禅精竭虑,鞠躬尽瘁,做出了彪炳史册的杰出贡献。

我有幸参与了部分工作,与张总产生了亲密的工作交集。就此,他成了对我的一生,对我的职业素养提升与品格修养,影响最大最深的一位师长。在我心目里,他就是我的偶像,他的儒雅风度,他的才华学养,他的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事业的拼命精神,都值得我学习和仿效。

在汉中202厂时,他是总工程师,那时的我太过年轻,大部分时间里未在产品主线工作,与张总的交集不多。1986年,因X号工程需要,我被调往洛阳612所,有幸在张总领导下工作,他的举止言行成了我生命中鲜活的存在。1992年底调进北京后,因业务联系,也仍能继续得到张总的教诲与影响。

我调往洛阳参加X号工程,原先的安排是从事红外探测器研制生产(因我当时担任南峰厂红外探测器车间主任),但我因故报到过晚,执行合同无法等待,已作其他人事配置,于是我被安排到生产部,专司该项工程管理。由此,反而造就了我在张总身边耳提面命、日日受教、获益终身的人生际遇。

从接任新职后,我参加了内外两条战线的工作。对内,基本建设、执行合同和此后的反设计/国产化;对外,协调各有关单位履约与参与组织工程行政指挥系统与总设计师系统等的业务活动。其时,在国防科工委、空军与航空工业部领导下,谢光(时任副主任)、林虎(时任副司令)、何文治(时任副部长)组成“三驾马车”,统领这项工程,他们配合默契,工作有声有色。不仅进度如期,经费还有结余,创造了我国涉外工程的奇迹。

而工程的所有组织工作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落实,除了有一个精干高效的航空部机关办事机构以外,其技术业务工作在相当程度上都聚焦于张总一身。他是这项国家重点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又是014承担的总体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在我进入这项工程后,我从我的眼里看张总,我从一项项具体工作中领略张总的造诣、学养、风格和个人魅力,受到深刻的熏陶和教育。

该工程涉军地两方,航空、兵器、电子三大行业,全国数十家厂所,无论技术还是管理,都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处在技术核心地位的张总,尊重军方需要,反复强调机载武器最终是为军队服务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务必坚守这一原则。在处理与兄弟厂所的关系时,他总是温文尔雅,高风亮节,从不见他与人争执,尤其是在利益分配时,宁可谦让,绝不争抢。故而,他在项目涉及的军地各方机构和人员中,都有很好的口碑,人们信他、服他,团结协作氛围油然而生。

而在涉外的交往中,张总以他的高度责任心和超强的业务能力,尤其是扎实的专业与英语功底,出色应对各种情况,全力维护国家利益。他常说,该得到的一丝也不能退让,对外方承诺了的一定要兑现。在处理涉外协议、备忘录、往来重要信函时,他尤为重视,严格把关。

记得1987、88年间,集中向外方提交PCSR(授证前情况报告)。那时,计算机应用水平还不高,一些图表需要手绘,专业翻译做了大量工作,我也参与其中。每完成一份,张总都认真审查签署;并透过报告编制,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主动安排予以解决。那段时间,我常携重要文件赴北京远望楼,与外方代表相见。出发前,张总必反复叮咛,针对外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制定预案,商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在持续数年的协同工作中,张总率领中方团队,赢得了外方的高度认可与尊敬,这也成为工程得以顺利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此前所里基本未从事批产、生产管理薄弱、工艺经验缺乏的实际,张总组织力量,建设全新的生产管理架构。从车间到库房,从工装到检验,该新建的新建,该加强的加强,使得各环节顺畅衔接,计划管理有序进行。他还引入工厂普遍采用的生产调度会制度,并多次亲自主持;在调度会上,各单位报告进展、暴露问题,相互提出需求,形成领受任务和必须落实的“决议”,增强了管理的权威性,使生产面貌为之大变。空导院如今能有大规模批产,离不开当年的探索与始创。这其中,张总的力倡、顶层设计和言传身教居功至伟。

1992年底,航空工业部组织研究和总结科索沃战争教训后,决定复建被撤销的电子武器火控局。我被选为组建人之一。当时,国产化工作正在张总和郑志伟总的领导下,火热进行。在协助他们的工作中,我继续拓宽着自己的业务范围,对自己承担的工作十分投入与喜爱。

张总舍不得我走,我也不想走。在和上级机关沟通,并请李立坤主任决策后,张总豁达而善意地劝说我,还是去吧,北京的舞台比洛阳大,在那里,你会发挥更大作用。于是,我离开了洛阳,离开了他,来到北京,开始了又一段人生。后因各种原因,该局复建未完成,但我的工作仍与空导院多有联系,也就有机会再见张总。即使在他1994年退休后,也仍然能够见到他,向他报告我的工作,聆听他的教导。

如今,他走了!我失去了一位引路人、好师长,中国空空导弹事业失去了一位大功臣、大专家。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英名已镌刻在祖国空空导弹事业的丰碑上,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继承和学习张总的优良品格,为实现航空强国的理想奉献我们的力量!

张总走好!

张总千古!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官网)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