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就业化或许会成为常态:太多人的考研心态值得深思
考研就业化或许会成为常态:太多人的考研心态值得深思
这几年,在教育方面存在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那就是考研的报考基数越来越大。甚至很多人对考研的态度要比高考还要执着:因为很多人高考未必会复读,但是考研可能会进行很多次。此外,30岁的人参加高考的不多见,但是参加考研的比比皆是。
其实在当下,太多人把考研,视为了新的就业。
1、小潘的故事
小潘是个00后应届生,今年大学毕业。在校期间,她就有了个男朋友,并很快同居到了一起,然后开始了谈婚论嫁的模式。不过,在结婚前,小潘面对了一个很尴尬也很无奈的问题:那就是小潘不想一结婚就做主妇,另一方面,由于小潘是一个很普通的本科学院毕业的,所以,在2022年的就业环境下,小潘自然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尴尬。于是在这个背景下,小潘想出了一个永不失业的绝招:那就是考研。如果考上了,最起码可以在研究生院继续躲三年,反正读研期间也有补贴,约等于就业。如果研究生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那就读博。总之,长期熬学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如果考不上,可以用考研的名义躲避就业,等到明年再考。反正,只要男方愿意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就是考研到60岁,也不是问题。
所以,基于这样的想法,小潘选择了考研。其实能不能考上,小潘并没有太大的执念:毕竟,只是为了逃避就业而已。
2、水涨船高
说起考研和高考的扩招,很多人认为,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扩招,人民的素质提高了。其实这只是一个表象。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说,当代学校在伦理教育、道德教育这方面,无疑是疏于建设的。不说别的,这些年来,高学历的人不具备高素质,甚至高学历的人三观不正的现象,可谓数不胜数、比比皆是。这充分说明,一个人的素质、三观,不一定和学历高低挂钩。可能有人读到博士,依旧是个混蛋,有人初中毕业,依旧懂得基本的做人之道。
而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以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本科毕业后读研,本质上并不是因为热爱科研,其目的往往是为了逃避就业。甚至很多选择考研的人,压根没打算毕业后从事自己专业学习的内容。比如很多化学类的研究生,往往不认为自己毕业后真的会选择化学类行业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很多人认为,化学行业对身体不好,而且收入这方面远远不如计算机和金融这类专业。
甚至化学还被视为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类专业之一。
因此很多人读研,目的只是为了糊弄一张文凭。
而本科、硕士不断扩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导致就业市场的生态位发生变化:比如高等教育高度扩招下,大专也就相当于二十年前的初中毕业,而本科只相当于二十年前的高中毕业。硕士取代了本科的生态位。
其实这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考研就业化或许会成为常态:太多人的考研心态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