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8次考研失败,不妨多一些尊重与鼓励




女生8次考研失败,不妨多一些尊重与鼓励

□刘一昂(吉林大学)

近日,一名女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连续8年考研失败的经历。从2015年选择走上考研的道路,她奋战了8年,却一直没有“上岸”。在她的分享中,一页页字迹工整的笔记铺满了地板,记录了8年间的努力。面对网友的不解和质疑,她表示坦然面对,已经收拾好心情准备重新出发。(3月4日 央广网)

不得不说,敢在公众面前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本身是需要勇气的。每年的考研出分季,我们的社交媒体总是被各种高分刷屏,“上岸者”会得到各种各样的赞美,而“失意者”只能自己默默擦去失败的泪水。根据研招网官方统计,202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74万,相较去年22考研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457万人,同比增长17万,增长幅度为3.72%。在数量众多的考研群体中,“上岸者”永远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要面临考研失败的结果。

况且,对这些“失意者”而言,他们将自己考研失败的经历和感受社交平台,或是为了寻求安慰,或是给他人提供经验,都是个人正当的权利,是无可厚非的。近些年,社交媒体上存在不少考研“上岸”难、压力大的声音,一部分人甚至谈“考研”色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网友选择分享自己考研失败的经历,不仅可以为同是“失意者”的陌生人提供安慰,也可以为那些想考研的人提供参考,这种行为理应得到大家的尊重。

但是,在舆论场中,对女生8次考研失败这一行为,大家众说纷纭。有网友质疑女生“可能就不是考研的料子”,有人建议她要“及时止损”;同时,也有人认为她“能坚持8年其实也是一种胜利”。诚然,对这些“说教式”的网友而言,相信他们主观上是没有恶意的。当看到女生“考研8次还没上岸”的新闻,他们便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企图将自己的建议强加到他人身上。殊不知,世界上哪有什么完美的道路,有的只是认真走路的普通人。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这些“说教式”的行为很容易上升到人身攻击。在社交平台,有一部分人对这个女生恶语相加,认为她“对不起父母”“是为了借机啃老”。这些网暴者处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和身份,这让他们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在“法不责众”心理的支配下,他们随意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却丝毫不注意对他人带来的伤害。

最近一段时间,网暴的悲剧频繁发生,从粉发女孩遭网暴去世,到高考誓师女孩遭网友群嘲,这种语言暴力不仅给当事人带来无法承受的伤害,也在无形中污染网络舆论生态。试想,如果大家都能多一些安慰和理解、鼓励和支持,这些网暴事件或许不会发生,或许会有另一个美好的结局。对于此次事件中8此考研失败的女生而言,亦是如此。那些只看到“失败”结果,就对女孩所有付出进行嘲讽和否定的言论,何尝不是一种语言暴力和伤害?

事实上,对当事女生而言,有梦想,并为之努力,不论结果如何,本身就是一种闪耀的意义。因此,对于一个努力追梦的人,不妨让我们多一些尊重与鼓励,少一点冷嘲与热讽。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