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语文考研,学科语文考研学校排名
看点 双减之后,语文的学习和考察有了许多变化,清华附中姜姜老师,在下文中分析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考试方面,更加看重孩子的听说能力。学习方面,孩子们要着重掌握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通过朗读、大量积累和识字认字来为学习语文打基础。同时也要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帝呱呱星球 (ID: diguaguaxingqiu)
文丨姜姜老师 编丨Zemira
语文的学习,不同学段学习的要点差别非常大。
什么是“学段”呢?
目前最权威的政策性文件是 《语文课程标准》 (划重点,这个文件要记好,后面会经常用到),《课标》根据全国人民的平均水平,把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四个学段:
小学低段(1~2年级)、小学中段(3~4年级)、小学高段(5~6年级)、初中学段(7~9年级)
本着让大家能“看完就懂、拿来就用”的宗旨,我决定用四篇文章分别来写,力图把每个学段都写清楚。
首先咱们就从小学低段(一二年级)说起。
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有2个显著特点,分别是: 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声音尤其敏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从学校考试的方式、内容,教材的安排,都是围绕着这个特点来的,那么,我们对孩子语文能力的培养,也要顺着孩子的阶段性特点来。
高能预警: 这篇文章相当长,足足五千字,且都是干货。 从过年期间就开始准备了。 请各位看官耐心品鉴。 如若一时状态不佳,可以先收藏,以备后观。
一二年级无纸笔考试
重新重视语文的“听说能力”
2021年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提到了一二年级无纸笔的考试方式。目前在很多地区,期末考试已经不再采用传统的答卷方式了。
我相信,绝大多数70后~90后爸妈,对这个变化都是懵圈的。毕竟咱小时候确实没经历过啊,除了音乐课体育课,考试还能不写卷子?
其实也没什么新奇的,无纸笔考试主要就两种方式:
1. 平时表现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如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等等。
2. 传统模块选取适合用听说读方式考察的知识点,总体上难度降低了。
具体来讲:
拼音: 传统考卷主要有两种方式——拼音认读、拼音书写。现在只考认读,不考察书写,难度大幅度降低。
背诵默写 : 现在只考背诵,不考察书写,也是难度大幅度降低。
诵读课文: 这是新增的考察点。选取课内或者课外的文段,让孩子诵读,考察孩子是不是流利、是否能抓住文章的感情色彩等。其实小学低段重视诵读是挺正确的思路,参考咱们学英语,听力口语一直很重要。以前这部分的重视程度确实不足,现在列入考察范围肯定会有较好的带动作用。
口头表达: 以前的看图写话变成了看图说话/命题表达,降低了书写的难度,但增加了口头表达流畅性的指标。
总体上, 小学低段考试改革的方向是越来越轻量化,强化曾经我们忽略的“听说”能力 ,正好符合了学生的特点。
当然,缺点是,三年级以后目前还是传统考试方式,这个过渡需要家长们自己提前观察,及时应对。
要特别关注的几项内容:孩子的写字速度、书写能力(包括书写规范、美观、笔顺等)、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一二年级教材安排
围绕“形象思维”展开
说完一二年级考试的特点,再来说说 教材安排 的特点。
大家可以先思考30秒以下这个问题: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跟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的脑回路到底有啥不一样?
是不是感觉——应该不太一样吧,但具体有啥不同,咱也说不上来?
其实除了身高体重这些物理指标,人类幼崽在成长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变化,对大多数一胎爸妈来说,一直是个黑盒般的存在,那么无怪乎养娃就是类似开盲盒一般的惊喜了。
如果我们能提前了解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盲盒开出心仪幼崽的几率自然大大提高。然后我们就发现了,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以 形象思维 为主。
所以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和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围绕形象思维来的。
举个具体的例子:
我们来读一读老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8课《丑小鸭》。
大家有没有发现,选入课文后,《丑小鸭》的 剧情变了很多 ?
只剩下来最简单的一条主线:夏天出生在养鸭场——离家出走——度过秋天和冬天——春天变成天鹅。课本把原著中矛盾冲突比较明显的地方删去了,比如像老太婆家、农夫家的遭遇基本没提。
为什么这么改?
因为教材和《课标》是根据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综合水平来安排的。此时大部分小朋友的思维能力恰好能够理解一条线索清晰的故事。
课文重新编排了安徒生原文,以季节为线索讲述丑小鸭的故事, 线索具体可感,能够跟生活结合 ,正适合二年级阅读。而原著旁枝的故事比较多,多条线索并进,小朋友理解起来就会相对困难。
课本上的问题也特别好:丑小鸭这个时候会想些什么呢?直接指向了与孩子生活接近的部分, 培养孩子的共情和理解能力 。
为了对比,我们再举一个“不够好的问题”:丑小鸭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从抽象的故事中提炼抽象的哲理,是典型的拔苗助长 ,小朋友的回答,可能只是机械记忆的结果,而不是自己真实的感受。
比如正确答案之一:“外表不重要,只要坚持努力,你总会变成白天鹅”。此时,孩子对于人生的大部分经验都是从大人那里“借鉴”来的。他自己也许根本没有经历过外表带来的不同待遇,又怎么可能靠自己提炼出这样的哲理呢?
阅读能力培养:
用好孩子的“声音敏感”
重视听说,事半功倍
说完考试和教材的特点,现在来说这个阶段,怎么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
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要点一共就三个:
01
出声读
现阶段我们做语文启蒙,如果只让提炼一个词,就是“声音敏感”。幼儿时期孩子看绘本、桥梁书需要家长“讲”,现在小学低段,就需要孩子们出声读。按课标要求就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因为现在是培养规范汉语语感的最宝贵时期。
其实大部分家长本身并不习惯出声朗读,包括我也是如此。因为成年人阅读文章带着“理解”的目的,我们要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分析观点。
但其实阅读还有一种 “审美”和“共情” 的目的,比如当你读一首诗的时候,并不一定要理解它,很多时候是去感受它。
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最简单的情景描述,没啥需要理解的地方,但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文字里面情感的流动。对处于语文启蒙阶段的一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朗读有助于增强对语言的感受性,也就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所以我建议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教材里的课文以及配套推荐读本,要找机会出声朗读。
但不是孩子看的所有书都要要求孩子朗读,因为为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而读的内容,默读效率更高。这些书,孩子愿意朗读最好,不愿意也不必勉强。当然,到了小学中段(三四年级),我们才开始对学生有默读的要求,包括阅读速度和获取信息效率等。也会有一些指导方法,下篇文章再讲。
02
大量积累
关于一二年级积累量,教材和课标的最低要求是古诗文50+,课外阅读5万字。在孩子不反感的基础上,多阅读无上限。毕竟大量输入方能打好语文基础。
看些啥呢?
一看:教材推荐书目
什么?您还不知道教材推荐了啥书?请关注课本《快乐读书吧》,收获一批书单。
二看:童话故事
这个阶段童话是非常适合的阅读材料,课文里也有很多选篇,拓展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都是不错的选择。等孩子稍微长大,很多孩子就会嫌它幼稚了~
三看:古诗文
古诗文可以在50篇的基础上多多背诵,不求甚解,总不吃亏。
这里特别想讲一下,给小学一二年级孩子选课外古诗文的范围和方法。
1. 挑名人名篇。
所谓名人,就是咱爸妈辈都知道的人,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之类的,他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嫌麻烦的家长也可以直接去买诗词名家选编的书,比如像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
2. 从背诵的角度,绝句优于律诗,五言优于七言,生僻字词不要太多。
五言优于七言主要是从断句方面来考虑的,五言的停顿和韵律更好掌握,对孩子来说更好形成语感。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当然是绝句更容易记忆。
3. 尽量避免节选。
举两个反例《七步诗》和《草》,多少人长大以后才发现真正的《七步诗》居然跟小时候背的不一样,“离离原上草”居然还有后四句,而且情感跟前四句也不一样。错误的印象先入为主,其实以后再改会有点难。
03
本阶段的难点:识字写字
练写字这个事,很多小朋友都是比较反感的,但也没办法,现在是最合适的时机。在幼儿园的时候,不太强调练写字,因为那时候小朋友的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够完善。三年级以后需要书写的场合大大增多,因此一二年级给孩子做书写训练是正当其时。
不过,这里有个误区,很多家长很关注结果,总是要去在乎我家娃的识字量多少了?但其实你想想,放到孩子长期成长里来看,这千儿八百个字,根本不重要。
比起识字写字量,家长要更关注孩子的 写字姿势、握笔姿势 等是否正确。我小时候识字写字算比较早了,但不太关注写字姿势,直到现在,我写字都必须稍微侧身,否则就各种不舒服,改不了了。不好的习惯一旦形成肌肉记忆,极难纠正。
表达能力培养:重视口头表达
引导细致观察生活
这一阶段,我们要把孩子的 口头表达能力看的比书面表达能力更重要 。即“说”重于“写”。
为啥不着急教孩子写作文呢?
小学一二年级主流写作要求还是看图写话。比起整篇写作,看图写话的写作要求本身就更侧重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现在都在推广无纸笔考试了,从看图写话变成了看图说话。
怎么培养?
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耐心听孩子说话,学会做提问者、倾听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生表达欲强烈,我们不打断,多表扬,就能最大程度保留孩子语言表达的兴趣。
具体来讲:
1.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同时引导细致观察生活
《课标》明确提出要求,一二年级孩子,要能写周围生活,还要能写想象的事物。
而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本身就是非常旺盛的。这时候孩子问出 的问题往往有点天马行空,甚至让你莫名其妙。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我们成年人这样固定的思维逻辑。
不用着急用我们的“正确”逻辑去纠正孩子,也别着急给他输入知识。我们此时要做的,是引导他更细致的观察生活。
比如问:“为什么丑小鸭看自己的倒影是白天鹅呢?”
孩子答:“因为湖水被施了魔法”
千万别急着说“错,丑小鸭本来就是白天鹅。”一点点来,你可以问“小鸭子长什么样?”“丑小鸭小时候跟小鸭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有时候故事根本不重要,能借着一个故事跟孩子对话、让他不断观察生活,观察得越来越细致、发现的东西越来越丰富,这是表达能力的根基。
口才也好、辩论也好,都是可以习得的技巧。写作的底层能力是孩子要言之有物,而这一切都要从观察生活中磨练出来。
2. 追问
顺着孩子的话题去追问,问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帮孩子突破自己目前的水平。前面《丑小鸭》的例子就是个典型。
“小时候的丑小鸭是什么样的?”
“它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引导孩子使用更多词汇,颜色词、形容词等。
“跟别的小鸭子比,它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使用更复杂的句式和修辞,例如“不但A的XX比B……,而且A的XX比B……”
3. 复述
复述就是让孩子把听过的事情再讲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自己梳理整合情节,使用听到的关键字词、句式、表达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锻炼。
比如让孩子复述一遍《丑小鸭》的故事,孩子的大脑至少要做以下几件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丑小鸭
“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
“他先遇到了什么事,又遇到了什么事?”——夏天出生、秋天如何、冬天又如何……
“故事的转折/高潮/结局是什么?”——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每一次复述,都是让孩子在脑海中把经典故事重刷了一遍。而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必然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语言文采等方面有不同凡响之处。
以上就把一二年级语文能力培养的关键点说到了。那么到了三四年级,语文能力培养的要点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下一篇继续讲。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学科语文考研(学科语文考研学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