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2022年度国际问题研讨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

谢伏瞻指出,当前,国际形势仍存在很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一是世界经济强劲复苏,但下行压力有所增加。2021年,受基数效应和政策因素推动,世界经济大幅反弹,并创造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但是,全球经济发展均呈现显著的不平衡性。从空间维度看,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复苏严重分化;从时间维度看,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前高后低增长态势,下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明显下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加。二是大国博弈更趋复杂,竞合关系持续深化。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同发达经济体保持“双速增长”态势,国际经济实力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东升西降”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全球主要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竞合关系处于深度调整期,各方都在积极推进或调整对外战略以应对新的国际局势。值得关注的是,大国关系的组合和调整正在推动构筑分化世界的平行体系,把世界推向失序和分裂。各国要携手加以防范,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国际体系演进回到合作共赢的正确轨道上来。三是国际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传统安全风险更加凸显。一些西方国家固守冷战思维,热衷于在国际社会制造矛盾和分歧,挑起军事对抗,传统安全压力和风险逐步上升。在大国安全博弈中,美国仍是威胁全球和平与地区安全的最大不稳定因素。一年来,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愈加突出,在国际安全领域大搞对立对抗。美国的霸权行径严重破坏了全球安全体系,也加剧了大国安全竞争。四是全球治理取得进展,消除赤字任重道远。在气候变化、全球贸易、国际税收等领域,国际合作涌现了一些难得的积极因素,推动全球治理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逆势前行,为改善全球治理体系和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但是,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全球治理的工具化和武器化倾向日益凸显,一些领域的治理进程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何防范和应对相关领域的风险,还需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协调、消除分歧和争取共识。

谢伏瞻强调,尽管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韧性强大,社会秩序稳定,对国际环境的塑造力不断提升,长期向好的发展局面没有改变。疫情蔓延之下,北京冬奥会如期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加繁荣、强大和自信的中国,为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更多信心和希望。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贡献智慧和力量,以更大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主持会议。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主要大国及地区形势分析与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2)》由谢伏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各研究所参与撰写。全书对2021年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及各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外交领域形势以及重大事件和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22年世界格局发展趋势作出预判。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的作者代表分别介绍了总报告及分报告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副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发布总报告。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国际研究学部副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表示,影响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的既有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与财政政策、资产价格巨幅涨落、地缘政治动荡等短期因素,也有金融监管漏洞、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全球治理、大国博弈等中长期变量。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测世界经济仍处于中低速增长轨道,未来3—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大致维持在3%—3.5%之间,各国各地区增速将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发布分报告。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2021年,俄罗斯及欧亚地区政治社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地区安全局势较为复杂。由于第三波疫情叠加,各国经济普遍面临调结构、求增长的挑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未来俄罗斯与欧亚国家内政将进入过渡阶段,社会稳定将遭遇更多政治挑战。俄罗斯外交将更加富有进攻性,其与美及西方关系将陷入地缘政治上的严重对立。中俄战略协作将继续提升,中国与其他欧亚国家关系平稳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发布分报告。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欧洲经济在2021年实现复苏,但经济增长幅度相对较弱,各国之间差异较大。在政治上,民意分化、政党政治碎片化等现象仍在延续。在外交上,欧盟尝试提高战略自主,对华焦虑心态影响了中欧关系。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预测,2022年欧洲经济复苏仍存在风险,且欧洲是俄乌冲突的最大受害者,乌克兰危机将给欧洲未来蒙上阴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发布分报告。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2021年,中非关系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谈到,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将加速向政治和安全领域传导,并倒逼非洲国家加速经济转型。但受制于财政和安全等多重因素,非洲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加强对非抗疫援助和经济合作将是世界主要行为体与非洲关系的两大主旋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柴瑜发布分报告。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相较2020年严重的经济衰退,2021年拉美地区经济呈现较高的“补偿性”增长。在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柴瑜看来,这种增长具有脆弱性,持续动力不足。柴瑜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拉美国家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值得高度警惕。随着拜登政府对拉政策明朗化,拉美国家对外关系也将面临新的调整。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尽管存在挑战,中阿合作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发布分报告。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在亚太地区,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2021年亚太各经济体的增长出现明显差异和分化,地区供应链存在断裂风险,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推动亚太价值链重构的新动力。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表示,尽管一些西方国家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鼓吹所谓的“去中国化”,但中国国内庞大的消费需求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中国市场仍有可能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发布分报告。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美国方面,2021年美国经济实现了修复性快速增长,但政治极化愈发严重,社会撕裂难见好转,对外政策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预测,2022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通胀水平小幅回落,但仍将维持高位;美国政治仍将在极化和冲突中艰难前行,中期选举的争夺将成为两党政治博弈的焦点;拜登政府难以解决多重社会难题,并且将继续推进“集团政治”,对华保持强硬路线,中美关系的发展依旧会波折不断。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发布分报告。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日本方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变局叠加冲击下,近年来日本涉外思维发生变化,对外危机意识、国际博弈意识、战略主体意识突出,同时日本积极投身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竞争,综合战略活跃度提高。在自身发展优势削弱、硬实力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日本越发重视软实力抗衡,企图以人权问题、台湾问题等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对这些中日关系未来的风险点我们应保持警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主持媒体提问环节。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主持发布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主持媒体提问环节。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国际研究学部、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会主办,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承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2)》。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编辑:齐泽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