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
目前口碑比较好的寒假考研辅导培训班也不少,比如说高途课堂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高途课堂在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方面师资和教学体系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了,除此之外,还能够根据考研学子的一些实际情况来进行内容定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进行选择。据悉,高途还将继续对现有的教育业务进行深入的探索,在考研培训和留学咨询等方面投入更大的力度,简而言之,高途课堂的目标就是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课程组合,提供广泛的课程,帮助更多人实现考研乃至人生理想。 在考研的时候,所考的专业是五花八门的,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来选择专业性更强的培训机构。比如高途考研就是专业度比较强的培训机构,会根据学生基础不同,能制定不同规划,比如像小班授课就针对性比较强,另外还会考虑到学生专业特点,会根据学生各专业来进行定向开班,比较适合各类考生选择对应自己的班型。
基本信息
本人本科专业:政治学,GPA:3.8 一战北大社会学专业,初试总分358,英语76,政治69,社会学理论114,社会学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99,初试排名第4;
复试和录取情况:2019北大社会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345,政治和英语线为55,两门专业课线为90,共有10人进入复试,最后录取5人。总成绩中初试占比70%,复试占比30%。
本人复试得分92,排名第2;最后总成绩77.72,排名第2。
总体来看2019北大社会学专业考研分数比往年要低,所以各位报考的同学可以多一点信心;不过也要注意北大社会学连续几年都在减少考研录取人数,报考的同学也要有一些心理准备。
01
选择&心态
考研的第一道难关是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因为考研当中尤其关键的专业课的复习只有确定了学校和专业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在不确定专业和学校的情况下进行考研的准备一方面可能搞错重点浪费时间走很多弯路,另一方面也是纵容自己的投机侥幸心理,使得自己没办法集中精力进行复习,不断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之间进行徘徊瞻前顾后。所以个人认为,决定自己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是开始备考的第一步。
下决定之前需要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专业方面主要是搜集备选专业的前景信息,可以自己在互联网上检索,我主要的检索渠道是百度、微信公众号文章和知乎,了解到新祥旭专门做北大起家的辅导班,从结果看来确实帮助了很多,学长学姐机构的老师也很热情负责。也可以咨询相关老师、从业前辈;院校方面一是考虑学校的综合排名,二是考虑学校的专业排名。转述一下一位博士生师兄的经验,如果未来从事的职业与专业直接相关的话优先考虑专业排名,如果未来从事的职业专业要求不是那么明显的话,选择综合评价高的学校会更有利。这一经验仅供参考,专业和院校选择的最终决定标准其实还是每个人自己,个人的兴趣、特长、未来规划,不同院校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自己兴趣点契合与否等等,这些更个性化的东西都需要每个人自己去衡量和判断。在考研前如果有意向学校或专业的师兄师姐可以讨教经验是最佳的搜集信息的方式,他们的经验不仅新而且有很多个人感受对我们都很有帮助。
我个人的情况属于先确定专业再选择院校。由于大二大三的一些经历的原因我很早就确定研究生阶段往社会学方向发展,所以在专业选择上我没有太多困扰的地方。在院校选择方面我在人大、南大和北大三所学校之间进行过权衡,如果不排斥专业调剂的话,人大的录取概率好像是最高的(仅三所学校对比);选择南大的话优点在于题目比较稳定,资料比较多,准备上会比较便利,同时录取概率也比较高;最后北大的话就是备考风险大,但毋庸置疑北大社会学是全国顶尖的。上述经验都基于我当时搜集到的资料,最终我选择了北大社会学。
理由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北大一直是我向往的大学;
第二,北大、人大和南大都是十分优秀的大学,社会学专业也都非常厉害,我个人认为三所学校的题目难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对学生的要求也应该不会有太大差距,那么为什么不报考北大呢?
第三,从概率角度考虑考研结果我个人认为意义不大,因为不可控因素始终是不可控的,比如同期竞争的同学的能力,出题老师的变更等等,一开始我们设想的有利因素可能压根不存在,而我们一开始设想的不利因素则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老实说,我也经历过上面这样的比较和权衡过程,但我发现其实最终帮助我决定专业和院校的其实不是理性的计算和比较,而是我内心最直接最感性的一些东西。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没什么不妥的,如果换一个结果,今天我没考上,再回到去年的三月,我相信我还是会做同样的决定。因为考研到最后其实是一次跟自己较劲的过程,成功与否与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直接对等的关系,一方面我们无论怎么做都保证不了成功,另一方面无论我们怎么不自信也都有成功的可能。如此一来我认为选择考研最好的心态就是顺其自然,遵从本心,做到对自己没有愧疚,不会后悔就好。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经过一年考研之后的体会,所以我不敢说这样的想法有多少参考意义。
我更多想说的是,考研免不了都是焦虑的,所以在考研之前,不管用怎样的方式,遵从怎样奇怪的人生哲学、心灵鸡汤,各位备考的小伙伴只要能打起精神、调整好心态,准备好一个强大的心理状态迎接后面的挑战,就算用对方法了。最后不管选择了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只要做了决定就尽量撇除杂念专心投入到复习当中去吧!
02
备考时间轴
我个人是从2018年3月开始备考的,2018年12月参加初试,全程约300天,10个月。2019年2月中旬公布初试成绩,3月中旬参加复试,4月中旬公布录取情况。
3月至6月,我主攻专业课和英语。英语每天固定学习三个小时,通常是早上8:00-11:00;其余时间备考理论专业课。3月、4月主要在刷理论的书,分支完全没有开始;5月开始背王思斌老师的《社会学教程》,足足背了两个月,到七月的时候背完第一遍;6月开始自己按照人物整理理论,大概6月最后十来天开始按照人物背理论。(一开始背书都奇慢)
7月至9月,开始加入政治的复习。英语减少为每天两个小时,加每天一个半小时政治(英语14:00-16:00,政治16:00-17:00,17:30-18:00),这段时间政治主要在看书。我个人感觉看三个月的政治书真的是有点浪费,因为我看得太细太慢了,两个月时间看完是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安排,9月就应该开始刷选择题。除了英语和政治,其余时间都在背理论、复习教程、并且开始方法专业课的复习,包括方法和统计两门课的学习,时间安排主要是8:00-11:30背书,18:00-20:00背书或方法&统计,20:00-23:00方法&统计。我比较错误的操作是到九月都还没开始分支的复习,差点最后补不上,希望之后备考的同学引以为戒。个人认为,至少八月底就应该加入分支的复习,九月上旬应该把书看完,九月下旬就应该加入背书计划。这样的时间安排才比较合适。
大概9月会公布各校招生简章,考研开始预报名,10月正式报名。考研大纲好像是10月公布的,具体时间记不太清楚了。总之进入九月之后明显感觉考研气氛会变得紧张,很多不太清楚的行程都逐渐安排上了。
10月至12月,这段时间心态特别容易崩,复习强度又特别大,是考研特别容易放弃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抛开杂念专心备考到最后一秒钟。在这个阶段政治变得重要起来,英语的复习地位跟政治对调,每天英语复习一个半小时,政治复习两个小时,越往后需要的时间越多。理论专业课方面10月应该大面上背过所有理论的内容,开始散着刷真题,即抽部分题规定时间内作答(我是11月底才开始的,比较晚了);方法专业课方面,统计的计算每天保持至少刷一道的进度持续到十二月,方法最晚10月也要开始背了。五门分支除了背教材之外还要看看近年这几门分支老师的论文,不要求背,但是要能记住老师的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的理论、主要研究结论等等。所以分支最晚也应该在10月开始(我是11月才开始的,最后阶段非常惊险)。
每年考研的时间通常在12月20+号,具体看每年公布的通知。北大社会学考研的话,第一天是早上政治下午英语,第二天是早上理论下午方法。
03
专业课书目
新祥旭推荐理论专业课:
【1】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要求全背)
【2】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
【3】 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
【4】 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一、二章(舒茨、常人方法学)
上面的【2】、【3】、【4】本是整理背诵的基础书,背诵的主要内容从上面进行总结摘取,按照人物进行梳理。
【5】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按人物编排)
【6】 刘少杰、胡晓红《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按人物编排)
【7】 (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编排逻辑:社会理论核心概念及理论的演化)
【8】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按理论流派编排)
下面这四本书是我复习的时候用作补充参考的书,尤其是【7】对于我理解社会学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分支:
劳动社会学:刘爱玉,《劳动社会学》;刘爱玉课件、论文
人口社会学:李建新,《中国人口结构问题》;佟新,《人口社会学》;李建新、佟新论文
社会心理学:方文论文
城市社会学:夏建中,《城市社会学》;顾朝林,刘佳燕,《城市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城乡):周飞舟、卢晖临论文
统计:
卢淑华,《社会统计学》
方法:
【1】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2】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
04
专业课备考经验
首先是卷面结构。北大社会学的理论专业课总共三道大题。第一道名词解释,总共20分,有时是4个,有时是5个,题目源于《教程》和理论,有时也有分支中的一些概念;第二道是简答题,共50分,5道小题,每个分支一道;第三道是论述题,共4道小题,每题20分,主要源于王思斌《教程》和理论。方法&统计专业课在一张卷子上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方法,题型大概是4-5个名词解释、5个选择题、两个简答题,一个论述题;第二部分是统计,有选择题和计算题。具体结构记不清了,可以搜集往年的真题进行参考。两门专业课的考试时长都是180分钟,满分150分。基本上理论专业课的时间都是很不够用的,方法专业课稍好一些,所以备考的同学还要练习答题速度,注意不要超时。
其次是前面提到的时间轴,如果是从3月开始备考的话,3、4月主要任务是看完一遍《社会学教程》和主要的理论背诵书目,5月开始先背教程,6月加入理论的背诵,9月底或者10月加入分支和方法。统计七月开始看和刷题,从10月开始应每天保持至少一道统计题的刷题量。
关于背书,不要死记硬背,记住关键概念,理解概念间的逻辑做到复述主要意思就好。人物的生平经历不重要,主要著作要了解其中经典的一些的主要内容,而不是报菜单名一样背诵一个人物写过的所有书的书名。背书的时候还要注意理论之间的异同,有意识地串联不同人物理论之间的相互对话关系,这有利于答比较灵活的分析题。
关于统计,北大社会学考研并不要求非常困难的计算,关键在于公式的记忆还有算法的记忆,只要把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上的例题都吃透,应对考试就没问题了。
方法更忌死记硬背,最好是想象着记忆方法程序,而不是强求一字一句地背下来。
最后关于理论的答题,其实没有真正的标准答案,拿到题目除了完全陌生的概念之外,只要是见过有印象的概念都能答出一些内容的。指望背书背得一字不漏不仅浪费时间还没意义。
05
最后的话
考研是非常难熬的一段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都会有一段时间曾被日复一日的复习折磨得忘记了初衷。在那样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忘记自己开始时的勇气,忘记自己向往的目标,只记得日复一日的任务,剩下的就是漫无边际的孤独和焦虑。如果走到了这样的境况,就放弃思考太复杂的东西吧,只要回看一眼过去一段时间默默努力的自己就会有动力了。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在那最艰难的时候,支撑着我的东西,仅仅是这样一种信念:我不想辜负自己。
不管考上没考上都为努力过的自己感到骄傲吧,那么辛苦且绝望的过程都斗志昂扬地走过了,至少考过研之后的自己不会比因畏惧停滞在原地的自己更差。
当然,读研不是每一个人都要走的选择,如果研究生学习对于自己未来从事的事业并没有太大的助益,经历考研的痛苦就完全是无意义的自我折磨了。
所以归结起来还是一句话,遵从内心最真实的选择,然后去努力,最后接受属于自己的结果。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