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围绕学习目的、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自主地开展研究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特有的学习方式有它的特殊性,它一方面学到了前人积累下来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处理各种问题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了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我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应遵循如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条件,指导探究
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是其个性化转换实践的行为。一个学生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作为优秀的教师,就应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独立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创设问题情境,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是思想政治课研究的对象,所以,现实生活本身就是思想政治课的活教材和最好的课程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善于联系社会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无论从课题的提出、方案的确定、问题的分析讨论、总结归纳,还是案例分析论证等一系列活动都应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完成,去摸索,教师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组织者、引路人,而不再是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学活动要变“告诉”为“引导”,变学生“盲目接受”为“自主发现”,整个教学活动都应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自主转换实践升华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习的目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积极创设情境,创造条件,抓住每一个学习中的亮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1善于根据学习内容,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有关事例,教师教学时,能结合内容时时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时时处于兴奋状态;2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3注意爱护学生的“四说”:一是要培养学生想说,为了使学生想说,教师就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同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激起求知的欲望,产生问题,从而达到不吐不快;二是要培养学生敢说,引导学生敢于结合学习内容联系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论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三是要培养学生会说,也就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能逐步做到说出自己提出的观点和理由,以及自己的认为和看法;四是要培养学生能说,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引用课本理论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有条有理有据地展开论述;4注意点拨的启发性,因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时时作必要的启发诱导,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要巧于创造条件、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从情境之中获是兴奋点,得到感情和启发;5注意创设教学情境,使教材、作者、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请进教材,走近作者,回归教材生活本位。教师要满腔热情地上好每一节课,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从参与这种快乐、有趣、民主、和谐的教学中感到我是学习的主人。
2、相信学生,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自主性和独立性是中学生的基本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相对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其对社会的看法和观点。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学生探究的独立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不管是什么人,除了有特殊障碍的人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都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要求,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所以,教师在和学生交流中,在分析讨论时,要注意呵护学生思想认识,对于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应认真地、善意地作好评价语。要注意保护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和信任学生,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探究,就算是学生的不合理法的观点,都应尽量用商量的口吻去引导,使之自省自悟。
3、解放学生,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赞科夫说:“如果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那些不相同的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就会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很大的成效。”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和机会,充分自由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天地。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两种角色,一是当好听众,耐心倾听学生的陈说,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二是当好组织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陈其词,同时要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活动。
二、提出问题,分析探究
思想政治是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历史规律的科学理论学科,是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思想武器;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源于社会、源于生活。而社会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无论是物质,还是意识,或是自然现象、现实生活都与矛盾共始终。所以,作为政治教师,就要善于在学习的时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由信息引起的”,人们生活在信息的大海之中,各种信息像大海的浪涛拍击着海岸一样冲击着人们,产生无穷无尽的“问题”,可以说不是现实生活中找不到“问题”,而是我们没有对问题的敏感度。“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就产生了解决它的强烈欲望,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敏锐地感受与觉察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提高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但是,提出一个好的、能紧扣教学主题、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情境创设。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的进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教师积极旁征博引,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生一道确立研究课题。例如在教学“价值规律”时,我首先运用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我说:“现在,汽油价格不仅猛涨,而且还出现了有的标号的汽油短缺无油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有的说:“因为汽油是不能再生资源。”有的说:“是美国人在作怪。”而有的说:“现在汽车太多了。”“是这样吗?”我问。见同学们默默无言,我立即指导学生读课本,并提出学习要求:“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发?”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之后发现,这是供求关系在起作用,当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下降,而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上涨。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中,像这样受供求关系影响的现象有那些?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草果”、“香蕉”、“橡胶”,有个同学还联想到了“非典”时期的“板蓝根”。学生经过议论,了解了价值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善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巧于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各表其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给方法,实践探究
探究,就是遇到问题之后,为了解决问题想办法、出主意。这里的想办法、出主意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和确定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过程更为关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对于学生来讲,影响学习的因素,除了通常所说的一些因素(如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原有知识基础、对学习的期望……等等)之外,还有一个“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的学习变量。这个学习变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就应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按照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的情境和途径开展探究性学习,无论是学生个体独立开展探究,还是几个人合作起来学习研究,都必须按照严密的科学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每次探究性学习都要遵循:确立探究课题——确定内容目标——制订实施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总结归纳等研究环节,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
思想政治课教材选入的每一部分内容、每一课本身就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哲理性和逻辑性,是理论与实例、史据相结合,理论知识和事例论证相互呈现,理论、事例和资料、问题交替穿插出现,所以,教学时,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习目标、问题,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学习,同时结合问题的性质、要求、难易来决定学生学习的形式(或是个体自主探究,或是小组合作探究)和学习的方式(确定课题探究讨论,资料查阅,社会调研,现场考察,实践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通过一整套有条不紊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的实际操作运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研知识与科研能力,逐步学会知识的转换、迁移和运用,以及科学的探究方法。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在学习实践中,在掌握学科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思想政治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