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学考研,公安大学考研难度大吗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 刘阳禾)3月4日晚,伴随着激昂的礼号声响起,北京冬残奥会大幕拉开。在开幕式上,300余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学生承担了礼号手、执旗手、标兵、看台引导员的任务。记者了解到,该校参演的学生人数占到了整个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演职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同学们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承担了礼号手、执旗手、标兵、看台引导员等任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供图,央广网发)
悬臂吹号队列成“线”
不放过训练中的每个细节
“当手臂举过头顶45度并吹响礼号时,我们就在向世界展现中国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礼号手之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0级研究生王大壮告诉记者,作为公安大学的一名学生,虽然自己和同学们的队列素养要比其他综合类院校同学们强一些,但完成此项庄严的任务也并不简单。王大壮和他的12位同学从去年11月就开始训练,一天也不敢懈怠。
“13位礼号手代表着第13届冬残奥会。根据导演组的要求,我们13个人必须做到整齐划一。”王大壮介绍,随着训练进程的不断推进,13个人的队形和走位经过多次的调整,每一次调整都需要迅速记住点位,迅速找到可以帮助自己走位的参照物,然后一遍一遍与队友磨合训练。在走位的同时,整齐划一地将礼号举过头顶45度是最难的部分。
“奏响礼号是冬残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幕式时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于我们身上。为让我们能更好地进行‘仿真训练’,学校团委专门从校乐团临时调来几把小号用于平时训练。小号很重,刚开始我们只能端几分钟,就坚持不住了,但经过每天不断的训练,手臂形成了肌肉记忆,现在大家端着小号十几分钟没问题。”礼号手艾熙文感慨,“3个多月的训练,每当觉得累时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不能拖后腿。”
“动作必须整齐,眼神必须坚定,身姿必须挺拔。既要有美感,又要有力度。”礼号手张博明告诉记者,号手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保持固定的角度,还要准确调整速度并保持队形的稳定和统一。“举号30分钟是我们的日常训练,我们在训练中经常感觉左肩非常酸痛,到最后几乎全部麻木,但始终没有一个人放下号角。我们明白,只有坚持练习举号才能形成肌肉记忆,做到整齐划一。”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13名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礼号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供图,央广网发)
而与礼号手们一样需要练习臂力和站姿的是该校的49位执旗手们。“每一面国旗都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我们的责任重大。”此次担任冬残奥会会旗执旗手的李帅告诉记者,他们49个人站在台上时,看起来就要像“一条线”,旗杆要垂直矗立,手臂要同一个角度弯曲。 中国国旗执旗手闫禹霖坦言:“稍有前倾或后倒都会看得非常明显。要达到‘一条线’的效果就靠大家的默契和反复训练,不放过对每一个细节的打磨。”
“已经记不清练了多少次了,我的胳膊训练之后粗了很大一圈。”担任意大利国旗执旗手的石林东笑称。记者还了解到,执旗手不仅在台上需要站成“一条线”,在上台下台的过程中,虽然场上所有灯光都会暗下来,但也需要他们在行进中队列整齐,执旗角度全部保持一致。
记者了解到,为能稳稳地将旗杆保持在统一的高度,大家都会在集体训练结束后回到宿舍“加练”。“做俯卧撑、举哑铃,以此增强自己的体能和臂力。”中国国旗执旗手闫禹霖说,全世界都看着他们,因此在场上的每一秒都不允许有半点马虎。
“3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成长与蜕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封闭隔离期间从不抱怨,艰苦训练中从不喊累,小伙子们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带队教师田栋欣慰地说:“在训练过程中一些同学出现了崴脚、感冒,甚至家庭变故等意外情况,但没有一个人放弃,都克服困难、咬牙坚持,每每想到这点就想为同学们点赞。”
跳满10首歌欢迎运动员
“准警官”对镜练“柔美”舞姿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上,运动员入场式是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记者了解到,运动员入场式上的228名“标兵”也同样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准“警官”们担任。他们伴随着《春江花月夜》等10首我国传统名曲变换舞姿,欢迎运动员入场。
“上场近50分钟,标兵们要跳足50分钟。”该校带队老师尹伟航介绍道,所有学生经历4个月、400小时、十余次联排,终于在3月4日向全世界完美呈现了青年的风采。所有披星戴月的训练,所有千锤百炼的重复,都淬炼着每一名学生的意志,熟练流畅的表达少不了背后辛苦付出的努力。
标兵之一的唐锦尧同学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份开始,他们除了集体练习之外,每天回到宿舍都会“复盘”当天所有学习的动作,“刚开始肢体有点不协调,我就跳给舍友看,互相把关。动作做得不标准或者不协调,都会互相纠正。”
据悉,从训练之初到开幕式前,同学们的舞蹈动作反复调整修改了7、8次,“每套动作都不一样,大家就靠着反复的训练,从生疏到熟悉,同学们确实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标兵领队陶文婧老师感慨地说。
同时,为能“伴乐而舞”,同学们将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环节的10首传统名曲听了无数遍。用音乐情感带动舞姿是同学们练习动作的诀窍之一。“我们还有一些自己即兴发挥的动作,比如当运动员走到我们身边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跟他们打招呼,比心、竖大拇指等。导演让我们提前想好,但每次彩排时,在音乐和氛围的带动下,我是发自内心地为运动员们欢呼。”标兵马小朔告诉记者。
镜头之外,32名来自公安大学的看台引导员也在默默散发着青春的火热。他们分布在观众席的各个角落,承担着入场时的运动员引导、演出时的运动员服务与互动、散场时的运动员疏导工作。看台引导员杨德崑同学告诉记者,他们需要在仪式开始前就全部到位,等待开幕式结束所有运动员离场后才能退场,尽管穿着羽绒服,但是依旧手脚冰凉。“虽然工作辛苦,但能够有机会服务于冬奥盛会,在看台运动员需要我们的时刻第一时间出现,给予他们最贴心的关怀和帮助,收获来自世界各地的微笑和认可,一切都值了。”
世界舞台上展青年大学生风采
看到更丰富多元的世界
“看到每一名同学都圆满完成自己的表演任务,我在场下感到十分骄傲、十分欣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冬奥会专项任务临时党总支副书记郑重告诉记者,为保障同学们的训练,学校尽全力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封闭训练期间恰逢春节假期,学校成立了专项任务指挥部为学生们排忧解难。“除了基本的生活物资外,我们还为同学们专门提供了‘春节大礼包’,让大家在学校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有学生想使用健身房‘加练’,学校迅速协调解决;考虑到学生训练结束时间晚,学校立刻延长浴室开放时间。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展现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参加此次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表演,也让同学们看见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世界。”郑重感慨,“在训练的过程中,同学们跟很多残疾人运动员们有过接触,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正在迅速地成长。此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中,90后、00后成为了主力军。他们的脸庞可能还稍显稚嫩,但我却从中看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公安大学考研(公安大学考研难度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