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考研,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2022
样本数据发现,平台就业月均收入比工厂工人高1500元,工厂工人月均工资接近54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举办的《平台就业的生成机理、风险点及对策分析》研讨会在京举行。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为代表的平台就业发展迅猛。
以外卖员为例,仅美团一家骑手数量就达到470万人,日订单超过 3000 万个。平台经济创造的新型就业岗位,吸纳了诸多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游离出来的劳动力。由于用工形式灵活、工作时间自由等,对部分年轻人吸引力较大,也出现了“不进工厂,送外卖”的就业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平台就业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相关课题组于2021年7-10月组织专项调查,汇集到了5081份劳动者个体样本(覆盖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和700家制造业工厂样本,并对这些数据样本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平台就业的生成机理、风险点及对策分析》主报告内容。
其中,5081份劳动者样本中,代表平台就业的样本数,分别是1009个外卖员、1010个快递员、1026个网约车司机;代表传统就业的样本数,分别是制造业工厂工人1016个,出租车司机510个。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丁守海代表课题组作报告,报告有如下主要结论:
1.从实际情况来看,平台就业确实有较大收入优势。
平台就业每月收入比工厂工人高1500元,比流动商贩高500元。在五类样本群体中,网约车司机收入最高,月均接近7000元,外卖员月均收入为6882元,快递员月均收入为6508元。两类传统就业群体中,流动商贩月均收入接近6300元,工厂工人月均收入为5371元。
从月度收入波动情况来看,平台就业者的收入波动性比较稳定,并不比工厂工人波动性大,相对而言流动商贩的月度收入波动较大。
2.平台就业挣钱多,但背后是更艰辛的劳动付出。
调研发现,平台就业者高收入背后主要源于两点:一是更高的时均工资,占比 2/3;二是更长的工作时间,占比1/3。
丁守海表示,高小时工资源于平台的技术优势,技术让平台就业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也就是说,同样是一个月干50个小时,工厂工人可能有部分时间是闲置的,但平台就业者更多处于饱负荷状态。
3.平台就业人员有25%来自工厂工人,传统就业向平台就业流动趋势比较明显。
平台就业的从业者有四大来源,按占比高低分别是,工厂工人(25%)、其他平台就业者的职业转换(20%)、服务员(15%)、建筑业工人(8%)。可以看出,从传统就业向平台就业的流动比较明显,平台间就业流动也很频繁。
丁守海表示,凭借收入优势,平台就业对制造业工厂造成了较大的劳动力流失压力。从工厂反馈数据来看,有接近10%的工人想去平台就业,包括去送外卖、送快递、开网约车。但是,从平台就业想去工厂工作的,这个比例不到3%。这反映出工厂向平台流动的意愿比较强。
“从调研情况来看,平台就业者在现有基础上涨薪约1400元/月才会再回到工厂,考虑到他们现在收入平均已经比工厂高1500元/月,这意味着现有制造业工厂要把工资水平往上提3000元才有可能促进劳动力的反向流动。这对很多工厂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丁守海表示。
4.为了应对员工流失压力,除了涨工资,还有上马自动化设备。
从调研情况来看,企业首选的四项应对措施是:涨工资(47.3%)、改 善工作环境(20.6%)、优化管理(15.1%)、上机器人(3.9%)。民营企业的第四位选择并非上机器人,而是通过中介来寻求帮助(4.0%)。
此外,企业普遍通过劳务外包来解决用工难题。通过劳务外包来解决用工难题的主要是港澳台资、外资企业和国企,其劳务外包的用工比例分别高达 42%、33%和近30%,民营企业只有20%。
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要素投入中“用机器取代人”的特征最明显,上自动化生成设备的企业比例均超过90%;国有企业则不足80%,民营企业只有3/4。
“外资、合资、港澳台资企业要素投入是用机器取代人的特征非常明显,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企业超过90%,且明确表示下一步还要加码”,丁守海表示。
5.平台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水平普遍比工厂工人要低。
平台就业者外卖员、快递员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分别只有10.8%和8.6%,网约车司机为22.81%——网约车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工厂工人中本科以上比例为26.77%,流动商贩本科以上教育占比仅为5.29%。
此外,工厂工人中拥有初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比例接近60%,平台就业者仅有20%拥有相应专利技术等级证书,流动商贩该比例为8.82%。
“总体的结论是,平台就业者的人力资本的水平普遍比工厂工人要低,这有点打破我们的认知。我们觉得平台就业是年轻有活力、有知识的,但是调研结果是知识低的,平台就业者比流动商贩的水平高,但是比工厂工人低,与出租车司机基本持平,这是我们的发现。”丁守海指出。
6.平台就业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报告中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标准就业,平台就业从业者确实对时间自由度更满意。另外,对收入也较满意,但对劳累程度和安全性不满意。相反,工厂工人对劳累程度和安全性的评价较高,但对收入和时间自由度相对不满意。
从共性角度看,各类职业普遍存在有两点不足:一是培训缺乏;二是从业者技能提升慢。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平台就业从业者对就业的综合评价得分并不比传统就业高,甚至要略差于传统就业模式 。
“平台就业者就业质量低,第一个就是累,第二个工作环境不安全,第三个就是社会保障缺失,最主要的是这三个方面。学不到技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工厂工人也反映有这样的问题。”丁守海表示。
7.平台择业呈现短期理性特征,但无助于技能提升。
各职业从业者选择这个职业的前三位原因普遍是:不需要什么技能、时间自由、挣钱多。唯一不同的是,工厂工人的第三位选择是“能学到技能”。
丁守海表示,以男性特别是低学历男性为代表的群体,更倾向于选择收入高、更劳累的平台就业,他们也许是家庭分工经济压力更大。但是这类理性具有较大的短视性,因为只看重短期显性收入,忽视了隐性及长期的收入,比如社保、技能提升、职业规划等。
8.失业率虽没有上升,但就业质量有所下降。
在疫情冲击、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步履维艰,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质量维度而不是数量维度。
即便在最困难的2020 年上半年,企业平均雇员人数也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但工资却急降,降幅近 1/4。 至2021 年上半年并无太大好转,相较于 2019 年同期仍低近 20%。报告推测,工资的持续低迷和隐蔽性失业是造成工厂员工加速流失的主因。
为了应对困境,企业进一步加大了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投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自 2020 年以来,中西部地区企业明显加快了上马自动化设备的步伐,速度远超过东部地区企业。
(作者:周潇枭 编辑:李博)
人民大学考研(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