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考研(华东理工考研难吗)




华东理工考研,华东理工考研难吗

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2021年全球、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名单日前揭晓,今年31岁的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曹志兴入选“先锋者”。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评选自1999年起,每年从世界范围内的前沿科学、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中遴选出对未来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入选者共分为5个类别“发明家”“先锋者”“创业家”“人文关怀者”和“远见者”。

曹志兴29岁成为华理博士生导师,从事机器学习、医疗图像大数据和复杂生化反应智能建模的前沿研究,致力于利用数学模型揭示细胞的内在决策机制,并成功破译了细胞的决策机制,为癌症治疗、新药研发、疫苗研制等提供了新观点和新思路。

充满对未知世界探索兴趣

曹志兴从小就酷爱数学,对数学的热爱加上父母对他独立性和思辨力的培养,帮助他找到了一把开启科学世界大门的金钥匙。

从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他获得了香港博士奖学金(Hong Kong PhD Fellowships),进入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期间,他又获得海外研究奖学金,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开展关于化工过程优化的研究。

在博士毕业前夕,他接受哈佛大学工学院院长Frank Doyle教授的邀请,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工学院担任博士后,开展有关糖尿病患者血糖自动控制算法的研究。此外,他还受邀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在斯图加特大学及哈佛大学求学期间,他接触到了系统生物学——交叉了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生物、物理等学科的新兴方向,这大大激发了他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29岁时,科研成绩突出的曹志兴加入钱锋院士领衔的课题组,成为华东理工大学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带着发现更多生命科学规律的期待,曹志兴开始了新的学术征程。

深入探究生命科学新规律

“如何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来赋能生命科学规律的新发现,尤其是细胞基因表达过程,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位年轻的“90后”学者,设计了一种线性映射近似方法,将非线性基因调控网络映射到线性网络上,实现了大规模求解基因表达的随机动力学和高通量分析单细胞数据。开发了一个基因表达解析模型,其中包含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细胞生理细节,如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等,从而使得精确解读细胞生理和基因表达的耦合机制成为可能。

针对细胞内生化反应规模大、反应物数量多的维度灾难问题,曹志兴提出了非马尔可夫的建模方法来降低系统维度,并开发一种微分机器学习方法来高效求解非马尔科夫模型,并将建模所需的数据量显著减少到经典方法所需样本的 1/30。

“我坚信,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曹志兴带着对未知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稳扎稳打,向着更有挑战性的课题研究进发。那种解决问题给他带来的“成就感”与“获得感”,正是他矢志不渝坚持科研的初心。

“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无论前方道路有多曲折,都坚持下去。” 曹志兴说。

授之以渔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我最大的梦想是建立一个数字孪生细胞,它能够精准刻画细胞内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能够降低新药开发、疫苗研制等的成本。”

曹志兴深知,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目标,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大量既懂生命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复合型创新人才正是他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巧妙地将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生命科学中去,引导学生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和发现新规律。

对学生的教导不仅限于知识,更多的是提升能力和思想,倡导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用获取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和社会上的各种问题。

“曹老师对待问题十分认真。他带领我们深入探讨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常常因为讨论问题和工作忘记了吃饭时间,直至凌晨才回家。”在学生看来,曹志兴就是这样一位认真自律、善于钻研并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好导师。

“遇到问题找他交流,他一定会倾其所能。”“有幽默、谦逊的人格品质,给人亲切感和信任感。”“知识渊博,谈吐之间透露着见识和学识。”乐于助人的曹志兴在同事中也深受欢迎。

来源:周到上海

华东理工考研(华东理工考研难吗)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