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考研,国际贸易考研考哪些科目
浦东深化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建设
如何描绘蓝图?
10月21日,《浦东新区深化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建设“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显示,到“十四五”期末,将浦东新区打造成为离世界更近、开放度更高、辐射性更强、产业配套更优、市场主体体验度更佳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
◆“十三五”:◆
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
回望“十三五”,浦东基本建成以贸易集聚、资源配置和贸易创新为特征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
贸易规模进一步提升,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货物贸易稳定发展,到2020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0938亿人民币,占全市货物贸易的60.1%;服务贸易快速增长,2020年服务贸易总额达到766亿美元,占全市50.1%。运输、旅游、专业管理及咨询进出口总规模占浦东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规模的75%左右,成为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三大引擎。
贸易主体进一步集聚,贸易能级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重点贸易企业不断增加。2020年浦东年进出口规模10亿美元以上企业300多个,占当年全区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60.4%提升至68.8%。百强企业贡献度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外贸百强企业进出口总额比2015年增长了41%,占当年新区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68.8%。总部功能也不断拓展。“十三五”期间,集聚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资源配置能力,承担中国区、亚太区或者更大区域范围内管理、投资以及商品采购、分拨、销售、结算等运营职能的总部。
消费市场规模扩大,消费品质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平均增长8%和11%。品牌时尚持续引领。世界百强零售商已有30家入驻浦东,国际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业态模式持续创新。涌现了一批标杆零售创新企业。监管制度不断创新,率先颁发了全国首张专业网络订餐许可证,实现了餐饮、食品流通证“两证合一”。
交易平台不断壮大,国内外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截至“十三五”期末,浦东已有17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8个千亿级和8个百亿级商品销售品类专业贸易平台。随着交易中心规模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上海价格”。
贸易载体更加完备,引领作用更为突出。外高桥保税区继续发挥浦东新区货物进出口贸易的核心功能。陆家嘴、世博等在高端要素集聚及服务贸易发展中起到领头羊作用。金桥、张江、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在产业支撑方面作用明显。
持续改革引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投资领域,率先建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贸易领域,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营商环境,构筑完善的法治保障环境。
◆“十四五”:◆
贸易能级进一步提升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贸易结构更完善、贸易主体能级更高、资源配置能力更强、贸易功能更突出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为上海打造国际贸易枢纽,建设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提供重要支撑。
贸易结构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实现浦东新区货物贸易占全市比重60%以上,浦东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规模占全市的比重上升到55%。在离岸贸易、数字贸易、新零售等领域培育集聚一批具有价值链整合能力、创新驱动力、发展潜力的独角兽企业,提升新型贸易的引领作用。到2025年离岸贸易收支金额达到4000亿元左右。
主体能级进一步提升。五年累计培育和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企业总部及区域性总部150家;培育和引进一批在细分行业、细分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商交易平台企业,百亿级电商企业达到10个。
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全球性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功能。到2025年,打造千亿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4个。
贸易枢纽功能进一步深化。到2025年,浦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200万标准箱,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70万吨,占全市比重分别保持90%左右;浦东新区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物流分拨中心集聚,提升国际中转集拼功能,成为亚太区重要的货物贸易口岸功能枢纽。
国际消费中心功能进一步凸显。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超过5.5万亿;贸易型总部数量累计达到100家;力争把陆家嘴商圈建设成为世界级商圈,在南汇新城建成一个市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累计达到10个;新开品牌首店数五年累计5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累计超过30个。
◆如何实现目标?◆
重点任务举措聚焦六个方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浦东将重点聚焦六个方面落实推进:
一是提升贸易竞争力。稳定贸易规模,建设高能级贸易平台、推动贸易主体升级、提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功能,推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强化浦东新区口岸作为世界级口岸枢纽的地位,保持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优化贸易结构,提高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贸易中的比重,注重服务贸易发展,积极推进服务贸易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型贸易,加快发展离岸贸易、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发展。
二是落实国家战略。承接进博会溢出和辐射效应,进口贸易的带动效应显现,承接进博会制度的溢出效应,打造全球优质进口商品集散地。深化服务“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提升“一带一路”投资贸易服务功能,推进优势产业全球布局,拓展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合作。强化对长三角地区的服务功能,在区域开放、集散功能、贸易服务等方面加强辐射共享。
三是深化枢纽功能。打造具有亚太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市场,提升会展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打造贸易价值链上的高能级枢纽节点。推进国际经济组织集聚计划,持续集聚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等贸易价值链上的高能级枢纽节点。聚焦海空枢纽门户建设世界级物流通道,支撑上海成为世界一流海空枢纽门户,更好地服务上海以及长三角贸易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四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增强国际消费中心“标识度”。围绕“高品质”,增强高品质消费供给,推进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吸引更多国际国内知名商业品牌和主体集聚浦东。围绕“最时尚”“新体验”,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购物退免税。推动商业数字化赋能,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升级。同时完善商业布局体系,建设世界级地标商圈,创建市级商业中心,加快地区商业中心建设,发展社区商业和特色商业。
五是完善拓展特色功能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和产业基础优势,形成货物贸易集聚区、服务贸易示范区、贸易综合服务区、商贸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其中货物贸易集聚区以保税区、临港、金桥为主体;贸易综合服务区以陆家嘴、世博、张江为主体;服务贸易示范区充分发挥上海市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和国际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作用,培育更多服务贸易特色园区和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商贸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充分发挥上海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作用,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形成各类数字商务示范基地。
六是营造一流的贸易环境。深化自贸区制度创新,积极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全面拓展。制度创新促进高端贸易升级,深化离岸转手买卖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化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口监管制度创新。优化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浦东发布
国际贸易考研(国际贸易考研考哪些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