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考研(西藏大学考研究生容易吗)




西藏大学考研,西藏大学考研究生容易吗“ 源头自何许,天地一坛城 ”——西藏大学教育城校区规划方案丨同济设计四院

转自:TJAD4 同济设计四院

校区总平面图

校区东南鸟瞰图

西藏大学(Tibet University),简称藏大,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综合性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本专科9318人、研究生711人)、继续教育学生1.8万人。

西藏大学教育城校区位于拉萨市城关区东南侧,规划范围北起集贤路、南至晶墨路、西起丹凤路、东至学子大道,规划用地面积1523 亩。地块与纳金校区隔拉萨河相望,地块南侧为军事用地,北侧为河滩地,西侧为商住混合用地,东侧紧靠拉萨教育城,主要为教育科研及公园绿地。

基地与纳金校区隔拉萨河相望

规划总用地面积:1015233平方米(其中河漫滩地266601平方米)

规划总建筑面积:590160平米,其中地上475160平米,地下115000平米

学生人数:学生预计总体规模7050人,其中本专科生6000 人,研究生900 人,留学生150 人,教职工750人

01

规划理念

“源头自何许,天地一坛城”

设计以曲水与圆轮作为表现形式,致敬西藏大学的发展历史、独特的民族与地域文化。作为西藏第一所本科院校,西藏大学的设立成为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源头。西藏大学宛如源于雪山、汇集百川、奔流于群山的“天河”雅鲁藏布江,滋养大地、孕育文化。而“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坛城”一词在梵语中有“获得本质”之意,是真理之表征,犹如圆轮一般圆满无缺。

左:“天河”雅鲁藏布江;右:“坛城”

02

规划策略

我们提出六大设计策略,从规划结构到校园形象,从功能组合到空间布局,从文脉传承到当代表达,分层次打造既反映地域独有的文化属性,又体现当代校园特征的西藏教育建筑新形象。

策略一:构筑外延与内涵的中心以圆的形态化解基地不规则形态与多方向轴线,形成的视觉中心;以中心放射的布局有效组织外围用地,形成整体统一的形象。

将大学最核心的教学科研功能放置于圆中、形成心理中心,在外围布置生活及学院等组团。中心区方中带圆、方圆相间,从中心发散的多条次要轴线,对景外围各区重要公共建筑,两区之间为形态自由的河流与绿带,形成主次分明、疏密有致、极具地域特色的空间。

中心放射的布局

形态自由的河流与绿带

策略二:“三明治+ 圈层”的功能结构

东西两翼布置城市共享区(教工公寓、科技园区+医学院),中部布置基本办学区。东西两翼——融入城市脉络,资源开放共享。中部——控制用地范围,便于交通联系。内核布局教学科研,外圈布置学生生活。

两翼(教工公寓、科技园区+ 医学院)

内核布局教学科研,外圈布置学生生活

策略三:“一核、两带、三轴、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一核:一个教学核心

两带:两个自然景观带

三轴:三个方向主要出入口,也是形象展示窗口

多中心:各组团的围绕公共建筑形成活动中心,也是从中心发散的多条次要轴线的对景。

“一核、两带、三轴、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校区西北鸟瞰图

核心区鸟瞰图

图书馆南广场透视图

校园由此分为九个区域,分别为:教学实验区、医学院、科技园区、文体运动区、学生生活区、交流展示区、教工生活区、生态绿地区、预留区。

1. 教学实验区:位于校园正中心,呈中轴对称,以图书馆为核心,四周布置多个教学组团,周围以环形道路绿化围绕。

2. 医学院:位于教学区东侧,靠近学子大道。分为4 个组团,方便使用。

3. 科技园区:位于基地东北角,靠近东入口,交通便捷,与南侧医学院遥相呼应,强调入口的秩序性与庄重感。

4. 文体运动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作为北入口的对景建筑,运动场地分布均衡,与学生生活区联系紧密。

5. 学生生活区:生活区布置在教学区外围,包括宿舍、食堂及后勤部分,与各自学院楼一一对应,交通便捷。

6. 交流展示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为校史馆以及民族文化馆,以展览为主;西侧为国际交流中心,以交流为主。二者均靠近出入口,交通便捷。

7. 教工生活区:位于校园西侧,向西联系城市、向内联系校园;其间有水景绿化穿过,景色宜人。

8. 生态绿地区:将现状溪水引入校园,从校史馆及民族文化馆流入,环绕教学区,途径生活区与体育区,从教职工住宅基地流出,最终汇入拉萨河;水景绿化带贯穿了整个校区,为师生交流、休闲活动提供了宜人的休憩场所,也为各建筑组团提供了优美的景观。

9. 预留区:远期预留用地位于校园东北角和东南角,位置相对独立,交通便利,适用于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

九大功能区

校园晶墨路主入口透视图

教学实验组团透视图

交通组织上,将礼仪性主入口开设于南侧——主次入口均能便捷通向校园主环路。校园主路为双环,在组团间设置次要道路将内外环联系起来,形成完善的车行交通网络。内环在人流高峰期间部分限行,兼顾可达性和步行安全性。主要组团内部不受车行交通影响,车行道与广场硬地共同成为消防车紧急通道,兼顾美观与安全。

车行系统与出入口分析

步行是校园交通最主要的方式,保障步行通道的快速、便捷、安全、舒适是步行系统规划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功能布局将高频率出行的距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主要功能区间的通路保持两条以上,降低拥堵情况。

主次道路均布置于功能区外围,使各功能区内部为纯步行区。联系密切的功能区间、次要道路高峰期限行路,以保障步行安全。尽量保持步行网络的连续性,使其较少被车行交通打扰。步行系统规划结合景观设置:林间小路、滨水步行道、广场、林荫道……,创造丰富的步行体验,并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三明治+圈层”式的功能布局使上下课的步行距离在300米左右。

步行系统分析

策略四:秉承自然资源、传承文化精髓

引入南侧水体、利用现有水塘,塑造湖、溪、河等不同水景,为校园注入灵气。其蜿蜒曲折的形态形似飞舞的哈达,又寓意环绕于“坛城”之外的“香水海”:安静祥和。“源头”结合湖水布置民族文化博物馆及校史馆,象征文化与历史的起源。

引入南侧水体,形似飞舞的哈达,又寓意环绕于“坛城”之外的“香水海”

校史馆及民族文化博物馆透视图

校园以核心教学区为景观核心,放射性轴线对景不同的建筑和广场,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区间为自由的河流与绿带,形成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的景观系统。河滩地延续拉萨河生态轴带,打造集城市客厅、亲水平台、文化长廊于一体的生态特色滨水公共场所。

景观系统分析

校园轴线的对应关系

策略五:雕琢城市界面、展示校园形象

重视拉萨河与南山的视觉通廊与对景设计,构筑母亲河沿岸的新景致: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高低错落的天际线,描绘了一幅雪山为背景、河流为画框的壮美长卷。

北入口开向拉萨河及沿岸特色生态绿带,展示了藏大的活力与热情;东入口面对教育城及城市重要道路敞开怀抱;南入口以庄重大气的姿态和恢宏磅礴的气势,迎接来自八方的莘莘学子。

学子大道东入口透视图

沿拉萨河透视图

策略六:重构藏式神韵、创造标志景观

建筑风貌将传统藏式建筑进行抽象与重构,形成兼具现代气息与民族文化内涵新形象。核心区建筑群组采用院落式布局模式,在“坛城”概念的基础上,在其周边形成了多个形态各异的室外围合院落空间,为师生提供了多样的交流场所。院落均有轴线穿越,在核心区内形成斜45度的步行路径;不同庭院组团间由高大的柱廊系,既作为外部公共空间与内部公共空间的界定,也串联起不同组团,形成大一统的建筑底层步行系统。简洁大气、雄壮有力的建筑造型与自由多方向的步行层次共同构成了坛城的而建筑群组。

核心区建筑群组采用院落式布局模式

实验楼内院透视图

我们从西藏地区传统建筑中提取了牛奶墙、边玛墙、深色木材等地域性的建筑材料,经过抽象与提取,形成符合现代建筑要求的适宜做法: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错搭模拟毛石砌筑效果,在其表面涂刷白色建筑涂料与牛奶墙产生关联;采用深红色涂料作为砌体的压顶处理,用于门窗洞口及墙顶收头;采用暗红色耐候钢板作为建筑形体搭接处的大面做法,主要用于图书馆与教学实验楼的顶层;柱廊、门廊等位置采用仿木纹铝合金构件,经久耐用。

教学楼组团透视图

图书馆西侧柱廊透视图

03

结语

西藏大学教育城规划设计方案,结合了西藏独有的地域特征,设计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空间体系,实现了校园的文化传承。独特的规划结构促进了教育城的资源开放共享,学科交叉融合,以及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建筑空间围绕庭、院、廊等元素展开,为师生提供了更加舒适宜人的内部环境。西藏大学教育城规划设计方案,以其独特典雅的形象、高效便捷的功能、开放融合的姿态,引领着西藏当代校园设计的发展与提升。

西藏大学考研(西藏大学考研究生容易吗)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