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是985,211吗?)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是985,211吗?

专业人士变得业余时,会显得分外滑稽。

01

社科院比国务院乐观

4月12日,中国社科院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包容性绿色发展跟踪调查(IGDS)举行2022年一季度调研的新闻发布会。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经济保持恢复态势,2022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预判为5.3%,全年经济增速预判为6.8%。

看到这则消息,第一反应是社科院的办公经费真充足。“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包容性绿色发展跟踪调查(IGDS)”,得费多少油墨?

第二反应是,“全年经济增速预判为6.8%”的数据预判,会让国家统计局很为难吧。

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最乐观的预测。比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5.5%左右,足足高出了1.3%。社科院树了这么高大的Flag,国家统计局的压力可不小。

有心人都会留意到,国家统计局这两年的数据公布是很谨慎的,竭力避免预期过高的误解。比如,去年的GDP增速高达8.1%,很好看,很让人激动。

但是,国家统计局特意补了一句,“两年平均增长5.1%”。稍有统计常识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含义。

而且,这两年最高层对经济形势的表态也是高度谨慎的。自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重量级会议和重要政策文件反复出现“不确定性”、“风险防范意识”等高频词,定调谨慎。

相形之下,中国社科院6.8%的高调预判,乐观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

有意思的是,6.8%这个颇显另类的高调预判,竟是通过根据全国4679份问卷调查得出的。很难想象,中科院上哪儿找到4679个高度乐观的受访者?乐观得匪夷所思。

02

纸面的增长说不清,现实的风险不考虑

可能的合理解释是,4679份问卷是在去年或今年年初发的,受访者没有料到防疫形势会变得如此严峻,所以情绪偏乐观。

果真如此,现在公布这个6.8%的预判结论,也是不合时宜的。就算不愿意推倒重做,至少也应该在公布时专门说明一二——裤子破了,起码得打个补丁才能出门见人吧。就这么愣头愣脑、喜滋滋地端出个“6.8%”,不应该是专业人士所为。

比官方5.5%的年度增长目标高出的1.3%可不是小数目,那是1.48万亿元之巨。这么庞大的经济增量打哪儿来呢?公布的调查结果中没有让人信服的论证。反而是受访者对外贸形势严峻、通胀压力大的担忧,和高层决策者、市场机构的风险判断高度一致。

纸面上的高增长未见出处,现实中的负面因素却是板上钉丁的。3月份以来,防疫收紧造成的经济损失。深圳“静止”十天,直接经济损失至少600亿元。这算是点“小钱”。真正的大钱,在全域静止中的上海。2021年,上海的GDP为4.32万亿,比深圳高1.3万亿左右;上海的人口比深圳多了1000万左右。

这意味着上海全域静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肯定远高于深圳。如果上海全域静止一天的损失为100元,30天清零就是3000亿损失,50天清零就是5000亿损失。这样明显的负增长,中国社科院难道没有考虑到吗?而且,按照严格的清零要求,广州、苏州、杭州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纸面的增长说不清,现实的风险不考虑,预判全年经济增速6.8%的乐观结论高调出笼了。作为专业学术机构的研究项目,数据出得如此草率吗?

数据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我们相信数字是最能呈现客观事实的。所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就是这个道理。有谱没谱都是“666”、“888”,那叫讨口彩,那不叫数据。画个饼高兴一下,不是社会科学专业人士该干的。

03

结语

经济数据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预判的数据结论当然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却也不能和现实的经济表现南辕北辙。

宏观数据是由专门机构的统计、研判,普通人无缘深入参与。每个人都会有的“经济体感”。收入是涨是跌、就业是难是易、消费是升级还是降级等等,人人心里有杆秤。

再“高级”一点,资本市场的表现、市场信心的高低、企业生存发展的状况,也是“肉眼可辨”的。

如果抽象的宏观数据和具体的经济表现“拧巴”,是纸面上的数据错了,还是现实错了?不问可知。

数据是为现实服务的,而不是现实跟着数据走。专业机构的数据统计是为了精确地反映现实情况,数据的分析预判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决策。​社科院这个名字长到不知所谓的“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包容性绿色发展跟踪调查(IGDS)”,反映出了什么现实情况?又能为经济主管部门的经济决策提供什么帮助?

脱离现实的数据一文不值,脱离现实的乐观情绪有百害而无一利。经济活动的核心就是趋利避害,脱离现实的乐观情绪适得其反。

总之,经济表现是很现实的,国计民生是很现实的,容不得玩儿虚的。

财经,我只捞干的说。

新来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是985,211吗?)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