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研招网,研招网
责编 | 王一
枇杷是重要的特色蔷薇科果树,其果实在春末夏初的水果淡季上市,不仅柔软多汁,还富含类胡萝卜素、三萜酸、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此外,枇杷果实、花、叶等组织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果实重量/大小是重要的品质性状,直接影响果树的经济价值,也是制约枇杷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育种工作者一直致力于选育大果优质品种,以推进产业升级。然而,目前人们对枇杷果重/果实大小的遗传调控还知之甚少,育种效率还较低。
为推进分子育种在枇杷育种上的应用,华南农业大学枇杷团队牵头,联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前期剖析枇杷果实大小形成的细胞学基础 (Su et al., 2021 Horticulture Research) 等研究基础上,近日再次合作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影响因子6.793/中科院一区top) 发表了题为 “Integration of genomics, transcriptomics and metabolomics identifies candidate loci underlying fruit weight in loquat”的研究论文,整合多组学数据解析枇杷果实大小调控的遗传基础。
该研究整合了多组学数据,包括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F1群体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基于种质资源的群体基因组学分析,基于两个大小极端差异材料的转录组学分析,以及生长素代谢组等分析,从遗传、转录、代谢等不同角度全面解析了与果重调控有关的基因组区域,研究发掘了包括EjEIN4和EjTRN1在内的多个候选基因以及至少3个高度连锁分子标记。该研究为培育大果枇杷品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组学资源和遗传学基础,并对其他蔷薇科果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1 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观察及差异表达基因
图2 果重相关QTL区域、Fst区间、候选基因和连锁分子标记
图3 与果重高度连锁的SNP标记
以上研究由华南农业大学枇杷课题组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完成。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青年教师彭泽博士和赵崇斌硕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杨向晖副教授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苏文炳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林顺权教授等参与项目指导。本研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科技计划、华南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协同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下完成。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枇杷团队研究方向:
依托于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华南农业大学枇杷属种质资源圃等平台,基于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枇杷属植物资源的起源、进化;花、果发育的分子调控以及新品种选育 (栽培和砧木品种) 等。团队近5年来已在PNAS,Food Chemistry,Horticulture Research等领域主流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枇杷团队新进青年教师——彭泽简介
彭泽,32岁,果树学专业,博士,首聘副教授,主要研究蔷薇科果树(枇杷)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枇杷属植物基因组进化、成花演变及果实发育。2012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14、2018年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农学专业),分别获农学硕士和农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环境园艺系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系,至今任首聘副教授。自2020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在The Plant Journal,Horticulture Research(两篇),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领域主流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篇;自2016年以来共计10余篇SCI论文。华南农业大学个人网页介绍:
https://yy.scau.edu.cn/2021/0908/c9141a289243/page.htm
论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hr/advance-article/doi/10.1093/hr/uhac037/6523730
华南农业大学研招网(研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