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考研大学,厦门考研大学有哪些
“别的科学家探索发现上帝选择的法则,数学探索发现上帝必须遵循的法则。”如果说数学是一座金字塔,那么哥德巴赫猜想则是塔顶最耀眼的明珠,无数数学家倾尽一生之力,想要拼命摘下这顶桂冠,可见这一证明这一猜想的难度之大,影响之广泛。
而在二十世纪90年代,在我国的数学水平整体薄弱的情况下,这一世界性的难题被我国著名科学家陈景润证明,引起了数学界的巨大轰动,然而摘得这一明珠的背后,是他蜗居仅6平方米的小屋,用了十几麻袋的演算纸,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和心血。
口齿不清,被迫休养
1933年,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省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中,很小就失去了母亲的陈景润和哥哥姐姐生活在一起,性格孤僻,不愿意和他人过多交流。
由于父亲既要工作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又要照顾好几个孩子,难免忙不过来,因此家中条件十分有限,相较于同龄孩子来说,陈景润十分瘦小,而且体弱多病。
陈景润从小就懂得体谅父亲的不易,懂事得让人心疼,每次生病之时,他都努力不让父亲察觉,独自一人呆在书房中,翻看数学类的书籍,并攒下所有的零用钱,只为拜读数学大家的经典著作。
在班上,他是那个独自一人,默默做完所有作业的好学生,在家里,他是懂事认真从不让家长操心的好孩子,甚至高中还没有毕业就提前报考了厦门大学并成功录取。
到大学后的陈景润更加如鱼得水,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和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只愿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中,甚至将所有的数学著作一页一页拆开揣进口袋中,方便他随时阅读和记笔记。为了接触到更多的数学资料,他志愿在厦门大学担任资料员,从那时开始研究数论。
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陈景润被分配到北京四中当一名数学老师,可数学天赋高的人不一定适合传道授业解惑,他从小孤僻,不爱讲话,因此口齿不清,不适合教书。
无奈之下,他被学校“停职回乡养病”,这让他原本进行的数学研究工作被迫停止,回乡之后,由于失去了生活来源,甚至摆摊谋生,生活困难。
蜗居小屋,钻研难题
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听说这件事之后,十分爱惜这个数学方面的人才,因此召他回到厦门大学,到数学系担任助教。有了优良的科研环境,陈景润对数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在华联问题,院内整点问题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他大胆尝试挑战数学家华罗庚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发表《塔内问题》,得到华老的高度赞赏,甚至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跟随我学习,却没有陈景润了解我的思想和科研。”由于华老的赏识,他很快就转入中科院工作,事业再上一层楼。
然而这一小小的成就并不能让陈景润就此止步,在接触到哥德巴赫猜想时,他就立刻萌生了要攻克这一难关的念头。
可是当时在中科院工作的陈景润和四个舍友一起挤在单身宿舍中,他很不适应多人生活,因此突发奇想,要搬去宿舍的3平米厕所中进行研究,可这样一来,舍友就只能借用其他宿舍的厕所,舍友都了解陈景润的脾气,知道他没有什么恶意,就欣然同意了。
在征得舍友的同意之后,他兴高采烈地搬入厕所,一住就是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里,他发表众多论文,填补了中国数论的空白。
两年后,陈景润又跟随华老回到北京进行研究,住所从三平方米的厕所变成了六平方米的锅炉房,冬凉夏热,蚊子与蟑螂齐飞,饥饿共病弱一色,即使条件艰苦,也没有磨灭陈景润对数学研究的信心与决心,他甚至觉得一天24小时的时间太短,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拿来验算。
在六平方米小屋的蜗居中,在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下,用了几麻袋的草稿纸,陈景润终于成功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1966年,成功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论文。
1973年,在《中国科学》杂志发表“1+2”的详细证明过程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整个数学界为之震动,这篇论文被翻译成英、日、法等多种语言,影响力巨大。
整个其貌不扬,病弱瘦小的中国年轻人,竟然解开了困扰世界数学界多年的难题,解出了大数学家欧拉穷极一生也没能摘下的数学桂冠,自此一战成名,被尊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刚开始研究结果出来,谁也不知道“1+2”到底有什么意义,就像高斯一生都在探索非欧几何的实际应用却抱憾而终,而一百七十年之后,非欧几何成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特殊时期开始后,陈景润由于情商低,没有什么官职在身,就成了被打击的首要对象,甚至宣言:“让哥德巴赫见鬼去吧!”
淡泊名利,痴心不改
被批的陈景润并没有就此对数学失去信心,每天繁重的劳动之后,他还是在狭小的房间中拿起笔计算。1991年,北京电视台《祝你成功》栏目采访陈景润,“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陈景润诚恳地回答:“是奉献,不是索取。”
在研究成果被大众熟知之时,他并没有被盛名所累,反而更加严苛的要求自己,甚至在和数学赛跑,将自己的性命都押在了数学上,对于一道题目,他至少要给出十种方法证明,从不同的角度锻炼思路,发散思维,只有这样,他才有底气向别人宣告。
为了在数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不在乎外人的看法,每天馒头蘸酱油,就是最大的幸福,就连妻子的劝告也全然不放在心上,只有数学研究得到别人认可才是头等大事。
1996年,一生都痴迷数学陈景润由于帕金森综合症离开人世,死前还一直念念不忘“1+1”的问题,为了纪念陈景润这种为了数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厦门大学为他建造了一座雕像,供所有学子敬仰。
于暗室之中点一盏昏黄的灯光,于困境之中燃一簇希望的火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陈景润虽然走了,但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却指引着无数学子勇攀科学的高峰,摘取数学塔上的那颗璀璨的明珠。
厦门考研大学(厦门考研大学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