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报考
近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张石宝研究团队近十年来通过远缘杂交培育出17个独蒜兰新品种,建立了药用独蒜兰的生产栽培技术体系,与企业合作建立了800亩独蒜兰种植基地,实现了独蒜兰的规模化繁殖和栽培。
独蒜兰野生资源逐步枯竭
独蒜兰属为兰科附生、兼性附生或地生小草本植物。该属全世界有20余个原生种和数个天然杂交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及邻近的喜马拉雅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地区是独蒜兰属植物的多样化中心。其中,云南是独蒜兰属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有近20个原生种和天然杂交种。独蒜兰属植物花形优美、花色艳丽,是世界著名的观赏兰花,同时其假鳞茎在亚洲多个国家作为传统药物使用。在我国,独蒜兰和云南独蒜兰被《中国药典》收录作为中药“山慈菇”的基源植物,其假鳞茎习称“冰球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等作用。
独蒜兰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对生境的要求苛刻,人工种植技术缺乏,药用需求长期依赖于野生资源,导致野生资源逐步枯竭,药用假鳞茎价格逐年飙升。目前,该属所有野生种类都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以及2021年我国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石宝研究团队,根据世界主要标本馆的馆藏标本量统计和151个居群的野外实地调查,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对26种独蒜兰属植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发现所有种类都为受威胁状态,其中白花独蒜兰、藏南独蒜兰、艳花独蒜兰和冠状独蒜兰4种达到了极危水平。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独蒜兰种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攻克独蒜兰生繁殖和栽培技术
近十年来,张石宝研究团队对独蒜兰属植物的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收集保存了全属90%以上的物种,通过远缘杂交培育出17个独蒜兰新品种。独蒜兰属植物的自然花期为春季或秋季,研究团队还培育出了冬季开花的品种。2018年首次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进行独蒜兰新品种登录,被《The Orchid Review》誉为“来自独蒜兰故乡的第一份新品种登录”,昆明植物研究所成为国内第一家登记独蒜兰品种的机构。
研究人员还建立了独蒜兰属16个种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独蒜兰属药用种质资源的筛查,通过与《中国药典》收录种对比,发现属内多个物种都具备替代药典种类的潜力。同时,还研究了药用假鳞茎生物量和主要药用成分的累积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发现药用独蒜兰产量(假鳞茎生物量)和品质(有效成分含量)的形成与光照、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密切,30~65%全光照、水分充足或轻度干旱胁迫有利于药用栽培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积累。这些研究发现为独蒜兰的生产栽培技术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独蒜兰属植物种子细如粉尘,胚发育不完全,缺少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胚乳,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研究团队开展了独蒜兰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突破了种子的无菌萌发技术,实现规模化的种苗繁殖,并探索了独蒜兰的种子共生萌发和无性克隆技术,已经取得基本成功。建立了药用独蒜兰的生产栽培技术体系后,研究团队与昭通芸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了技术成果的示范推广,建立800亩的独蒜兰种植基地,实现了独蒜兰的规模化繁殖和栽培,减少了中药材产业对野生资源的过度依赖,促进了珍稀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利用、中药材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文 通讯员 张伟 摄
责编 吕世成
校对 郭毅
编审 李荣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