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差主动性弱,你是最鸡肋的那一类研究生吗?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走上考研这条道路,选择在职考研及二战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读研真的有价值吗?为了工作而考研到底值不值?导师会喜欢这样的研究生吗?这个问题,帮帮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2019年硕士入学考试在即,本科生的课堂上反常地鸦雀无声,但学生专注的,不是老师的授课,而是面前的考研辅导材料。学生们的心态很简单:马上都要考试了,临门一脚很重要,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20考研也有不少人已经进入了状态,在各大高校的宿舍、自习室、图书馆甚至咖啡馆食堂都可以看见考研人的身影。
考研本身是大势所趋,在国人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景下,安安心心地在高校待几年,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拿张“敲门砖”文凭,比如考个体制内饭碗,再顺便学点东西。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这对于导师来说,又是喜是忧?
►对导师而言,研究生已成“鸡肋”?
与学生们的努力参考的状态不同,许多导师们却是另一番心态:一些“90后”研究生基础差,主动性弱,学习动力不足,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实习、兼职、考“碗”。与付出的时间、精力相比,导师们指导研究生投入、产出越发不成比例,多一个研究生不多,少招一个不少,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通常硕士生的研究方向由导师来定,数据、软件需要导师准备,操作步骤需要导师反复示范才能掌握,小论文、学位论文需要导师反复修改才能过关,这是相当一部分硕士生获得文凭的必然之路。并非热爱科研,仅是为了逃避就业,这样的研究生占有相当比例。
于学生而言,为求职高薪选择考研无可厚非,然而,这种选择对于导师来说,可能就是一场悲剧了:在科研绩效门槛日益升高的背景下,招来的研究生非但不能为科研绩效的大厦增砖添瓦,反倒消耗了不少资源,自然视硕士招生为“鸡肋”了。
►是否该只为工作而考研
关于这个问题,帮帮想说的有很多。现在工作单位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实如此,大家为了更好的发展而选择考研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帮帮认为,为了工作而考研有其可取之处,纯粹为了工作而读研就毫无意义了。
什么叫只为工作而读研?就是将读研当成一个纯粹的任务,只是一个单纯的目标,只是向上爬的一个阶梯,而非你人生中一段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一次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有的小伙伴考上研以后就彻底放松了,放飞自我;有的忙于实习、考公、兼职赚钱;有的忙于谈恋爱……如果你对考研是抱着这样的向往的话,帮帮觉得,你最后在导师眼里只会成为“鸡肋”,毫无价值可言。
还有的小伙伴为了考研心无旁骛,这很好,可是大学四年你是有充分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如果你认为研究生阶段你只有好好读书,跟着导师走就行,那就大错特错了。研究生研究生,你需要的就是独立自主的钻研精神和研究精神啊。
►导师讨厌哪一类研究生?
虽说对于20考研的小伙伴来说,现在提导师还为时尚早,但是如果现在能早早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比起事到临头只能假装镇定要来的强。想要改掉坏的习惯是需要毅力与时间的,我们来看看,这些不好的习惯你有没有。
1.冷漠型
对什么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不管是上课听讲,还是学校活动,都好像与他们无关。甚至于吃饭上厕所也一样的没有兴趣。他们对他们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是冷漠的,似乎整个社会的一切都是与他们有仇的,像谁都对不起他们一样。就连老师和父母的关心,他们也无动于衷,觉得是理所当然一样。这一类研究生,导师沟通起来往往困难重重,一般非常考验老师的耐心哇,如果碰到耐心不好的老师,很可能直接拒绝了。
2.死读型
只知照本宣科,导师讲一就学一,决不会涉及到什么触类旁通,举一返三的效果。这种人是不适合学习的,他们脑筋不灵活,他们需要的是那种把一切都准备好,然后,把一切都一点点灌进脑袋里。他们的大脑只提供一个复印机的作用。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一定是失败的。也许,短时期会凭死记硬背记得点什么,但是,久而久之,他们的缺点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3.刨根问底型
或许也可以称之为钻牛角尖型。很多年以前,有人是赞成这种学生的,觉得他们求甚解。不知的问题就问,能够把知识学得很透彻,一条道走到黑,十条牛也拉不回来,家长和老师也是深有体会的。他们的问题,远远脱离书本和日常知识,问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常常以问倒导师为乐。这种学生,有好也有坏,需要的是把握分寸,也许可以正当利用这个优点,当然,也可以无限的扩大这种缺点,让老师也很头疼的。
4.自以为是型
大学里总是存在这样的一种学生,自以为了不起,通常是成绩好的学生居多。他们觉得导师不如自己,老师是无能的,他们会的,导师也不一定会。自以为他们可以有很高的收入,可以有高质量的生活,而导师算什么,只不过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过客。平时对导师,就像陌生人一样,很少会表现得有礼貌,这种简直不要太可怕~
5.高分低能型
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受欢迎,是因为他们忽视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能适应用人单位对他们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要求,这类研究生培养出来很可能难成大器。
6.行为被动型
只能从事别人安排好的工作,没有创新精神和主动性。搞研究也一样,事事要导师吩咐,自己不拿出一点主见。这类学生,导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哪些才是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应有的品质
说完了所有的“不应该”,最后帮帮提一下你现在“应该”做什么,怎么提升自己才能拥有一个大学研究生应有的良好品质。
1.人品
基础项:善良、正直、负责
科研相关项:进取、有一定承受能力、好奇心
加分项:乐于助人、大度、幽默(这个要求有点高)、为他人着想、细心、独立
善良与正直是做人的基础。做事先做人,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知识越多,只怕就越反动了。导师不对研究生的人品负责,人品培养未成年人是父母的责任,成年人是自己的责任。
负责:研究生是成年人,要对自己、对所承担的课题、对周围的人(再放大一点对社会)负责任。做研究不是替老师打工,是为自己培养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获取资源、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的能力。我带过的学生,有的智力平平,但有责任心、肯动脑子肯吃苦,交代一件事情,就能做得稳妥。有的十分聪明,不懂事,东一下西一下,老师追在屁股后面都不行,不知道要对自己的青春负责,对项目负责。毕业之后,2年内已是天壤之别。
进取,是自己进步,不是把别人拉下水。证明自己比他人强,不是他人比自己弱。科学家也是人,科学史上钩心斗角的案例不少,著名如牛顿不能幸免。但人类的进步,个人的进步,靠的是向上,不是相反。
承受能力。科研90%是失败,99%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太纤细的神经不适合。
好奇心。世界很奇妙,科研就是要看看世界为什么这么妙。没有好奇心,请勿入此门。
为他人着想。
细心。太重要了,尤其对试验科学来说。很多时候,认真决定实验的成败。
2.能力
基础项:生活能力、基本的学习能力
科研相关项: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
生活能力:导师不是保姆,不负责吃穿住行。上研究生后面跟着老妈的,通常比较不靠谱。
基本学习能力:这对于研究生本来不应该是问题,偏偏变成了问题。考研专业户固不用说,高分低能者也很多。填鸭式教育使得我们的大学生很多是活动书架,知识很多,专业名词很熟,但说不清“为什么”。更可怕的是,根本想不到要问“为什么”。记住标准答案与理解“为什么”相比,不是一个档次。
动手能力:会动手、敢动手非常重要。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人却越来越笨了。
思考能力:思考,有时候很简单。
3.严重加分项:批判和挑战精神
太、太、太重要了!
通常的好孩子们都太听话了,尤其是女生。学生总听导师的,导师又听谁的?真正做老师的,没有不希望学生比自己更强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最低要求是在自己的课题上超过导师,让导师听自己的。
“努力学习对小朋友很重要,对研究生来说,有效学习才重要”。不喜欢科研,不享受科研,不为之哭为之笑为之痴为之傻,为何念研究生?
最后,帮帮想说,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在快速、不断地发展。这个过程中,有无数的问题,有大量的不公平。但整体的趋势是健康的、向上的。有能力、肯干的人,一定会获得好的回报,包括金钱、包括社会地位、包括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无论是努力考研还是努力读研,时间花在哪儿,是看得见的。
(实习小编:时达迪)
基础差主动性弱,你是最鸡肋的那一类研究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