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考研(特殊教育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特殊教育考研,特殊教育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近日,《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印发,引起特殊教育学校、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的高度重视,也获得了家里有特殊孩子的家庭热烈赞同。

最近两三年,我到过全国多个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研究机构、特殊教育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参观学习,与众多一线的特殊教育老师进行过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近距离观察过特殊孩子的课堂学习,也跟个别特殊孩子的父母进行过面对面的沟通。

随着对特殊教育的认识逐渐增加,我常常想:特殊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是很难完全理解的。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在我们的眼里,他们是特殊的孩子。说不准,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才是特殊的。所以,我们要相互尊重,互相帮助。

那么,怎样做才是尊重他们呢?怎样做才能帮助他们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数字技术开发优质的课程,帮助他们增强身体素质,帮助他们学习日常生活的自理,帮助他们融入现实生活。

那么,如何才能把特殊教育数字化课程做得好呢?我觉得,以下几点是必备的基础条件:1,源自内心的关爱特殊孩子的仁爱之心。2,严格按照特殊教育理论,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发特殊教育课程。3,从特殊孩子的角度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根据特殊孩子的身心特征,用心研发特殊孩子喜欢的教育课程。4,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要让老师轻松掌握使用方法,降低老师的工作负荷,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以上说到的这几点,主要是从情怀、思想和理论的层面考虑,真正落实到特殊教育数字化课程的研发和创作,一定少不了有力的工具和正确的方法。特别是在5G、AI、AR等新技术在教育创新各个环节的应用越来越深度的背景下,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开发优质的特殊教育数字化课程,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已经是势在必行。

首先,以特殊教育里面最基础的感觉统合能力为例。传统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是通过滑板、平衡木、吊缆、大陀螺、蹦床等器械来辅助训练的。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相对枯燥且反复的动作,很难让缺乏耐心的特殊孩子保持专注力。另一方面,一个看似简单的器械训练动作,需要老师手把手教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特殊孩子才能学会,可见老师的工作量非常大。

如果我们借助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把常规的感觉统合训练“搬”到虚拟的游戏场景里面,让特殊孩子模仿游戏场景里面的人物或者动物进行跑步、下蹲、跳起、钻洞、左右移动、平衡等多种动作,在玩的过程中充分锻炼特殊孩子的大肌肉群肌力、前庭协调能力、运动平衡能力、四肢协调能力,进而提高特殊孩子的认知能力、反应预判能力和及思维能力。如此一来,特殊孩子玩得开心,老师的工作压力也相应降低,皆大欢喜!

其次,以特殊教育里面的自闭症为例。相关的研究表明,患自闭症的孩子主要表现为人际沟通存在障碍。但是,这些特殊孩子在“人机交互”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而且,通过设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人机交互”练习之后,患自闭症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据此,我们可以运用沉浸技术、AR技术和体感互动技术,创设一些人际沟通场景,让特殊孩子根据互动有趣的课程设置,在“零压力”的游戏过程中,与虚拟场景当中人物或者动物进行交流。其目的是通过“人机交互”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特殊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

客观来说,特殊教育信息化刚刚起步,特殊教育数字化课程的研发创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要做好特殊教育数字化课程,需要教研、教学、技术等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士的紧密协作、通力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特殊孩子跟正常孩子不一样,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可能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只能看到一点点成效,或者几乎看不到成效。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特殊教育,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迎难而上。我坚信,在《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的指引下,在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特殊教育办学质量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特殊教育考研(特殊教育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