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考研论坛(南京师范大学考研论坛官网)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论坛,南京师范大学考研论坛官网
  第二,对于那些时间不是很充足的学生来讲,也可以报网络直播课,可以选择晚上上课,如果实在是没什么时间的,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录播课也是一样的。  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有考研的计划,可以再次以学生的身份进入到大学学习。为了能够顺利的参加考研,取得好的成绩,学生们也是做足了准备。除了选择到正规的考研培训机构学习之外,一些学生也会时刻关注考研的相关信息。这就给了一些存心不良的人机会,他们打着各种内部信息的幌子,以“调剂”“保过”为诱饵,让参加考研的学生缴纳费用,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考研调剂机构花钱的可靠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她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看不到病痛折磨的痕迹。她的率真,她的忧思,她的激情感染着身边的人,发自肺腑的、流动情感的、充满睿智的声音让人念念不忘。

那是实际年龄与真实面容的移位。一个解释,学术志趣、精神境界让她充满生命的活力。

“2020年7月21日,我向朱小蔓老师请教如何对待当前性教育方面的问题。唯一的一次她没有回复……”北京教科院副研究员冉乃彦回忆。

在最后的日子,她病重得无法言语。8月10日,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朱小蔓教授在南京病逝。

学术生命力浸透在字里行间

不少教师是捧着她写的《情感教育论纲》认识了范美南、诺丁斯,开始了教育哲学类书籍的阅读。在与她交往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她炽热的教育情怀、勇敢的人生态度和率真的学术品格。

“《情感教育论纲》是在先生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的,第1版1993年5月出版,第二版出版于2008年,第三版则是2019年9月出版,先生持续30载专攻一隅。”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金美福谈起自己阅读《情感教育论纲》第三版时感慨,“先生很谦虚地对自己执着的研究给予自我评价:学术上专攻一隅,往往演化为一家之言,或因偏狭而难以周全、深入。事实上,先生的治学,专攻此一选题的研究给弟子们作出最好的示范。”

“而这篇‘自序’共三稿,历时两年。2017年10月在北京写的初稿,2018年3月在南京疗病期间又修改一稿,定稿2019年7月完成。显然,老师是在身体很虚弱的情况下改完‘自序文稿’,先生顽强的学术生命力浸透在字里行间。”金美福说。

朱小蔓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专家。2002年起担任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组组长,主编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以及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受聘担任教育部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总主编。

“只要需要,她就勇敢接下。这是中国学者具有的报效祖国,报效天下的使命,为学生、为儿童服务的胸怀、情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高德胜记得,“我们开课标修订的会,每天都开到晚上九、十点。她有时候讲话讲一天,到最后脸都是苍白的。我就担心她会晕倒,当时提醒她,适可而止,我们晚上熬夜做。她不愿意,非要跟着我们一块儿讨论,包括她做统编教材、课程标准修订,都是这样奋不顾身。”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从河北迁入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担任第一任中心主任,她用自己的耐心和执着,让农教中心平稳渡过了最初的适应期,为农教中心规划了发展蓝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晓东表示。

彰显教育中的“情感”维度

作为当代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朱小蔓的学问打通文学、哲学、伦理学、脑科学等学科界,彰显教育中的“情感”维度,在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许多带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原创性理论并付诸实践。

“现代社会,人们提倡认知、提倡知识。她提倡情感其实是要回到人本身,回到人和人之间,是我们现在教育当中的一个被忽视或者是被轻视的一个角度。她一生致力于情感教育,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思考。”高德胜说。

她认为:道德教育若要真正成为一种抵达心灵、发育精神的教育,一定要诉诸情感。如果不诉诸情感、改善情感,就不可能变成精神发育的活动、生命内在的精神活动。”

她呼吁,今后需要对教师教育的情感维度予以重视,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而言,教师教育的课程需要做调整,需要帮助教师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发育特点、表达与理解方式等有基本的认知,要了解情绪情感对于儿童学习、儿童价值观形成、以及人格个性形成的深刻关系,要培养自己与学生建立积极情感交往的愿望及能力。

“围绕着情感教育,朱老师的德育不是无根的,她是站在生命的情感角度去做德育。这是有温度的,是有魅力的,也是亲人的。”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刘慧表示。

“如果说她的《情感教育论纲》标志着情感教育这样一个学术领域的诞生和初创。那么,2015年她提出情感文明,则是她情感教育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并成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情感文明与教育专委会,标志着情感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我觉得,朱老师的情感教育是有中国符号、中国话语体系、中国原创的这样的一个教育理论。”刘慧认为。

“下辈子可以选择职业,我还会选择当教师。”

“她本身倡导情感教育,她对学生永远是热爱帮助的,非常友善。”高德胜回忆,有一种母性的力量在里面,可以说她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看待,甚至是超出对自己子女的心。就如她女儿吴姗所讲,“她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是和学生在一起的”。

“朱老师研究情感,她人也很细腻,知道怎样去关注他人的感受,怎样去帮助人去解困,就是爱心满满。”刘慧这样形容自己的恩师:“真正的师爱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师生互动的具体情境中,由教师的言行表达出来的。先生的情感教育理念早已化作了行动,无形中影响了我们的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每年九月迎学生进来,与他们同欢乐、共烦恼,成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她各种情感的主要来源。看到学生们思维在变化、理性在成熟、智慧在增长,她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有时候,会和他们有冲突,这些冲突是代际、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包括性格上的不同。但更多的是,她会感到一种生命能量的释放和置换以及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的体现。

“我相信没有教师这种身份,没有学生的督促,我是没有办法保持这样一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状态,我从心底里感谢这些孩子们。是他们给了我职业反思的可能,人生成就感的可能,幸福生活的可能,道德成长的可能。如果下辈子可以选择职业,我还会选择当教师。”她曾经说。

刘慧哽咽着,讲起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画面。“2020年1月3日,我们举办了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第三版)研究生论坛。当时,她在南京,我们在北京,我们和她视频,她一开始躺在那儿真的是有气无力,但她认真地听学生读书报告,当她谈到当年学术创作时,笑容浮现在脸上,整个人又开始灿烂起来了。”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靳晓燕 杨飒)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论坛(南京师范大学考研论坛官网)

2023考研秘籍

跟我一起考研吗?马上关注我分享独家资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