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通gil综合管廊,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能能
源源,你知道吗,最近有一条超级牛的跨江管廊隧道建成投运了!
源源
过江隧道有什么稀奇的?
能能
这条江底隧道跟别的可不一样,它能通1000千伏的特高压交流电!
▼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
万里长江第一廊
近日,由中国能建华东院设计的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成功投运。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的成功建设。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的建设
是特高压、大容量、长距离
输电过江工程的创造性实践
开创了特高压GIL管廊输电工程的先河
一睹为快:苏通特高压GIL输电管廊内景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长镜头来一个
这是特高压输电线路
第一次穿越长江!
First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位于江苏南通苏通大桥上游约1千米处,新建两回1000千伏GIL(约5.7千米)。GIL布置在管廊内,穿越长江,两端与原特高压线路连接,分别引接至泰州站和苏州站。
苏通GIL管廊路径平面示意图
特高压“水下走”,在这里过江啦
666
快来看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
☑ 是全球首条特高压1000千伏 GIL过江综合管廊,首次将大直径盾构隧道应用于过江GIL电力输送
☑ 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
贯穿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
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
No.1
这张大环网就长这个样子~~
该工程是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关键节点,建成后, 淮南—南京—上海工程将与皖电东送工程一起,在华东地区形成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双环网,可大幅提升华东电网接纳区外来电能力,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满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能建华东院负责承担苏通工程总体设计、电气设计和勘察设计工作。
华东院设计发挥团队优势和智慧,根据工程特点和难点,对GIL技术规范、隧道通风、监控系统、综合监测系统等多项科研课题开展研究,对于技术难点进行反复论证和技术攻关,不断攻坚克难,采用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等创新设计方式,通过现场复测滚动修改的设计方式,精细化定位GIL布置方案,提高设计精度,确保设备能够精准加工,现场能够顺利运输对接安装。GIL设备的最终布置尺寸与设计方案完全匹配。
叮叮叮
★ 科普时间到 ★
GIL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
一起来看看!
Q
什么是GIL管廊?
华东院技术专家:GIL(Gas Insulated Line),中文名字叫做“气体绝缘管线”,是一种采用六氟化硫(SF6)气体或六氟化硫(SF6)和氮气(N2)混合气体绝缘,外壳与导体同轴布置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力传输设备。
由于采用了压缩气体作为绝缘介质,设备的尺寸和布置间距大大缩小,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设备所需的占地面积和空间,减少相应的土建工程量。同时,GIL的金属封闭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电磁屏蔽,能大幅减小高压线路走廊周围的电磁环境影响。
作为当今世界先进的输电技术,GIL提供了一个紧凑、可靠、经济的电力输送方式,能在特殊要求场合替换常规电缆和架空线路。
Q
为什么要建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
华东院技术专家:建设淮南—南京—上海11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能形成贯穿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华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环网,可以极大提高华东电网内部电力交换能力。而特高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作为这个交流特高压工程的跨江段部分,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苏通管廊工程系统示意图
Q
为什么采用GIL管廊穿过长江?
华东院技术专家: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跨越长江,这一段线路也是工程的关键节点。一般来说,1000千伏线路有3种过江方案可供选择:
1
采用架空导线跨越长江方案
架空导线过江方案为传统成熟方案,但是该工程拟建地江面宽,需在江中立塔,但此处江面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运行阶段与航道等部门协调难度大。
2
采用电缆过江方案
由于绝缘材料技术问题,在国际上还未研制开发出1000千伏电缆;同时由于制造工艺等问题,限制了单芯导体的截面积增加,也限制了单芯电缆的输送电流。综上所述,因电导体材料技术无法解决,电缆过江方案不可取。
3
采用GIL管廊过江方案
GIL管廊过江方案对长江航道、通航、属地规划影响相对较小,设备可靠性高,施工环境较为可控。
经综合考虑,特高压线路过江最终确定采用GIL管廊方案。
Q
苏通GIL综合管廊隧道内部是如何布置的?
管廊截面示意图
Q
苏通GIL综合管廊的规模有多大?
华东院技术专家:工程隧道采用盾构法修建,始发工作井位于长江南岸(苏州侧)苏通大桥展览馆附近,接收工作井位于北岸(南通侧)苏通科技产业园区,两回GIL通过引接站门型架与架空线连接后分别引接至1000千伏泰州站和1000千伏苏州站,每回GIL长约5700米。
苏通管廊工程盾构段长度5468.5米,管廊断面内径10.5米,外径11.6米。工程管廊直径大、掘进长度长、管廊埋深深、地质条件复杂,是目前国内埋深最深(隧道结构底面标高-74.83米)、水压力最高的管廊工程(0.8兆帕)。
苏通GIL管廊路径断面示意图
Q
这样一个大项目,勘测设计上有什么难点?
华东院技术专家:本工程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GIL综合管廊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长距离、高水压力掘进的盾构机穿越的地层具有高石英含量、高磨损性和富含有害气体等特点,勘察设计难度大,风险高。工程设计方案无可借鉴的先例,需要克服沉降、防渗水、防有害气体、施工空间狭小、无法焊接安装等困难,每一个技术方案都需要进行专题研究论证,每一个技术数据都需要反复推敲确定。对设计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Q
如何克服勘测设计上的困难?
华东院技术专家:
① 运用先进勘测技术
华东院勘测团队采用工程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工程物探和室内土工试验等相结合的勘测方法。针对富含有害气体地层,研制了钻探孔遇有害气体原位测压及取样技术,准确测定了有害气体压力和成分,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专题工作。
水域勘测现场
华东院勘测团队通过大量调研和充分论证,最终采用浅地层剖面、旁侧声纳、高精度磁测、水域地震反射波、面波和地质雷达等先进手段,采用GPS RTK实时导航定位,走航式探测,采用提前上线,推迟下线,取得了可靠有效的信号和数据。各种探测设备取得的数据,经过专业软件的分析计算和反演,进行综合解释,解决了水下障碍物调查及全断面地层划分等技术难题,形成了地下障碍物和地层解译高精度探测技术,该项技术也是本工程勘察手段的重要创新之一。多项先进综合勘测手段的应用,确保高质量地完成管廊工程的勘测工作。
② 各设计院紧密配合
苏通管廊工程电气部分由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华东院负责设计,隧道部分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承担设计。两家分属于不同行业的设计院,在工程中紧密合作,不断加强设计协作。
Q
设计上,运用了哪些新技术?
华东院技术专家:本工程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设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设备在设计、制造、运输、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设备与数据资产集中管理、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
·在设计阶段平台为业主、设计、厂家提供三维数据管理与三维可视化协同信息;
· 在施工阶段为业主、施工、厂家提供设备物资出厂、运输、验收、安装各节点详细信息与施工工艺培训;
· 在运维阶段为业主、厂家提供可视化的全生命周期信息,为设备维修、保养、更换提供准确的三维数据支撑。
Q
如此高规格的设计,施工上需要克服哪些难点?
华东院技术专家:
1
隧道长距离穿越长江主航道、开挖断面大、独头掘进距离长。
本工程盾构隧道全长5468.545米,隧道岸边段长度不足540米,其余超过4928米部分均为位于长江航道范围内。盾构开挖断面超过12米,一次在长江主航道下独头掘进距离长,断面、长距离掘进要求盾构机各系统,各部件(特别是主轴承、刀盘和盾尾密封装置)必须有较高的可靠性,且要故障少、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
2
隧道穿越长江深槽段、水深大、断面水土压力为国内同类工程之最。
盾构隧道在江中靠南岸位置下穿一处深槽,深槽断面深点在-40米左右,深槽摆幅500米。一方面受深槽段控制,掘进最大水压力可达7.98bar,隧底最大水土压力约9.5bar,为国内同类工程之最,施工难度极大。另一方面,盾构进入冲槽过程中覆土急剧减少,水土压力变化较大,极易产生塌方、冒顶等事故。
3
隧道长距离穿越密实砂层、盾构施工难度大。
本工程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及中粗砂等底层为主,砂层中石英含量超过70%,部分中粗砂中夹有卵砾石,盾构刀盘及刀具将产生巨大磨损,换刀作业难以避免。选择合适的刀盘刀具设计,尽量减少换刀频次,并实现安全高效的换刀作业,是越江施工能否成功的重点,也是工期控制的难点。
4
盾构穿越沼气地层施工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在局部区段存在生物成因浅地层天然气(沼气),施工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有害气体,工程方案通过盾构机改造、通风、防护、注浆止气及气密性混凝土封闭等措施对隧道盾构施工中遇到有害气体应进行了综合治理。
自工程开工以来,苏通GIL项目稳步推进
2016
7.29
获得项目核准
2016
8.16
项目开工
2017
6.28
盾构机始发
2018
8.21
隧道全线贯通
2019
3.1
开始GlL设备安装
2019
8.14
完成全部GIL设备安装
2019
8.25
全部GIL设备通过现场耐压试验
2019
9.10
启动调试
2019
9.26
正式投运
能能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方案,凝聚了华东院设计团队的智慧和努力,为工程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及顺利投运奠定了基础,设计方案和设计服务得到了各个建设单位的高度认可。
源源
哇嗷~~此处应有掌声!!还要有鲜花~!
素材来源:中国能建华东院
往期精彩回顾
祖国,请收下我的深情表白!
“初心能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
我自豪,我是与新中国同龄的电力人!
5个集体、8名个人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建,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2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苏通gil综合管廊(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