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考研,复旦大学考研分数线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COVID-19是由SARS-CoV-2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部分COVID-19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和头痛等症状,但也有很多患者可能一直没有明显症状, 这些无症状患者占比较大,而且不易发现。
从2020年初大流行至今,SARS-CoV-2已经产生了许多突变株,包括被WHO特别关注 的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Omicron 。2022年1月开始,Omicron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2022年6月开始,Omicron亚型BA.4、BA.5开始崛起,现阶段BA.5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株 。
现有研究数据显示,相比原始毒株,Omicron中基因组有60多个替换/缺失/插入突变,其中15个突变位于受体结合域 (RBD) , 这些突变使Omicron的传播性增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 。
一个人在感染SARS-CoV-2后,会迅速产生中和抗体,通过干扰病毒与细胞的ACE2受体的结合,阻止病毒入侵细胞 。 因此,感染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其不被再次感染。 换句话说,中和抗体是免疫保护的关键因素。
然而,中和抗体水平可能受到年龄和感染后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而且,中和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其保护作用也会随之减弱 。当中和抗体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再次感染 。 为了保持有效的中和抗体水平,接种疫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一般人群来说,建议接种第三针甚至第四针加强针 。
但对于曾经感染过SARS-CoV-2的人来说,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制定了明确的疫苗接种策略,而且这些策略有较大差异。例如, 中国建议患者在感染6个月后接种一剂疫苗,而美国建议在感染后3个月后接种下一剂疫苗。
对于感染后恢复的患者,何时以及如何接种疫苗的问题亟待解决 ,这就需要对自然感染后的抗体动力学和免疫保护进行研究。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余宏杰团队在预印本medRxiv上发表了题为: Long-term neutralizing antibody dynamics against SARS-CoV-2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系统性收集了自然感染SARS-CoV-2的人群的中和抗体的随时间动态变化数据,包括有症状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提供了自然感染诱导的SARS-CoV-2原始株中和抗体动态全面图谱,并比较了原始株和突变株的动态变化规律,证明了自然感染提供的对奥密克戎BA.5亚型的保护概率有限(不足50%),无论是有症状感染者还是无症状感染者,都需要及时接种疫苗。
目前,定量、全面总结COVID-19恢复期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和抗体水平的长期动态的文献较少,无论是针对原始株还是其他突变株。
研究团队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Europe PMC上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2日期间发表研究论文,共确定了4550篇研究论文,其中1966篇为同行评议论文,2584篇发表在预印本上。在筛选标题、摘要和全文后,纳入了50项有评估自然感染史的患者中和抗体的研究,共包含2726名个体和5783个样本。研究团队还使用改良的标准化评分系统评估这些研究的质量,50项研究中有18项被评为A级,30项被评为B级,2项被评为C级,A级和B级的48项研究 (包含2726人,5670个样本) 纳入最终分析。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这48项研究的中和抗体的动态模式,探讨了影响抗体水平的潜在因素 。
在这48项研究中,感染原始株的比例最多 (47项研究,5670个样本中的5546个) ,其次是感染Alpha (2项研究,5670个样本中110个) 和感染Omicron亚型BA.2 (1项研究,5670个样本中的14个) 。活病毒中和试验最为常见 (48项研究中有27项) ,其次是慢病毒载体假病毒中和试验 (48项研究中有15项) 和vsv载体假病毒中和试验 (48项研究中有6项) 。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感染者是有症状的 (92.2%) ,无症状比例较低。
整体来看,这些感染者在发病或确诊后第27天体内中和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中和抗体滴度217.4) ,发病或确诊后第467天降至对原始株的保护阈值 (中和抗体滴度19) 以下,但 始终低于对Omicron亚型BA.5的保护阈值 (中和抗体滴度266) 。
从有症状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和抗体动态变化来看,有症状感染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在发病后第26天左右达到峰值 (中和抗体滴度250.8) ,随后开始下降。
无症状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始终低于有症状感染者。在整个随访期间,有症状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分别在463天和171天降至对原始株的保护阈值(中和抗体滴度19)以下,但均低于Omicron亚型BA.5的保护阈值(中和抗体滴度266 ) 。
进一步分析显示,中和抗体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5岁组、15-60岁组,以及>60岁组的中和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47.9、137.6和209.2。在不同临床结果中,轻症患者中和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但低于重症患者。
该研究还显示,感染Alpha突变株的患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在出现症状后33天左右达到峰值,而感染原始株的患者的中抗体水平在28天左右达到峰值。 在接下来的90天里,中和抗体直在下降,在出现 症状出现后第122天,感染Alpha突变株的患者的中和抗体水平仍高于原始株。感染Omicron亚型BA.2的患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在第39天达到峰值,比感染原始株晚10天,随后呈下降趋势。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发现,中和抗体水平在发病或确诊后约27天达到峰值(中和抗体滴度217.4),但中和抗体水平始终低于对Omicron亚型BA.5保护阈值(中和抗体滴度266)。 此外,无论是有症状感染还是无症状感染,都不能对Omicron亚型BA.5提供超过50%的保护。该研究 还表明,感染后的 临床 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 可能与 中和抗体水平显著相关。
论文链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12.15.22283503v1
开放转载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复旦大学考研(复旦大学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