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研,古代文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中国古代文学(四)
我们”毕业“啦!
中国古代文学(四)是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一段。2022年春季学期,双号班的这一课程由苗怀明教授(江湖人称苗大王)担任授课教师。
红包“炸弹”与网课时光
课程群在春节过后不久就建了起来,而苗老师一确认人已到齐,就给大家送出了新年的红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处省略大家一连串惊喜的表情包)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近了,开学的日子也要到了。可惜由于疫情影响,前两周只能线上上课。不过苗老师还是尽可能在屏幕的那边大声调动着大家的积极性,不时点两个同学回答问题。伴着不小心的开麦与种种意外情况,两周线上课总算过去了。
大王×小妖的相爱相杀
第三周恢复线下,苗老师正式介绍了期末成绩的组成、大作业的要求等问题。大家一方面为期末考试题目的直接公布而感到欣喜,另一方面也对不按常理出牌的题目、高标准严要求的大作业感到紧张。
( 期末考试题目,就四道题,开卷!)
(大作业要求与沉思的苗老师)
另外“这位作家”需要从家乡附近的明清文人中选择,所居距离越近越好!虽然苗老师有“喵大王”“苗一刀”“苗魔头”等诨名,但这并不是说苗老师上课沉闷无趣。恰恰相反,苗老师的讲授富有激情、金句迭出。在课程中,他带我们探索沉寂萧条的明初文学、丰富多彩的明清小说、名字总是记不清楚的“前七子”“后七子”……他的讲述让对明清文学知之甚少的我们收获良多。
特别是在讲《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时,苗老师用种种巧妙的方式让我们发现看似熟悉的这些名著其实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苗老师另在每年秋季学期开设“《红楼梦》研究”课程,专门研读《红楼梦》)
而除了课上的讲述,我们还有课下的作业。但这个“作业”并不完全是抄背记默,更多的如打卡作业、花式作业等等。
“打卡”作业并不是简单的奔波各处、拍照打卡,而是苦心孤诣的课外教学。打卡学校图书馆古籍部、南京图书馆,是希望我们充分利用文献资源,鼓励我们多多阅读;打卡夫子庙、中国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是希望我们了解明清的科举与文学,感受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打卡绝不仅仅是为了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而是为了多去看看广阔的天地。
(每次打卡,课程群都很热闹)
可惜在3月的江南贡院之游结束后,新一轮疫情再临,我们的课程又变成了线上,打卡活动更是成了泡影。大家又只能通过一块块屏幕,聆听苗老师来自远方的谆谆教导。而在线上,我们还完成了关于自己大作业所选作家的主题报告。
(苗老师和两位助教的总结)
另外,苗老师还布置了各种花式作业,丰富我们的网课生活(施加“友善的压力”),其中的第一次花式作业是明清文人之最,第二次花式作业是明清文人穿越大赏,第三次花式作业则是大作业封面设计。“古代小说网”公众号已经发过相关推送,请见下:
如此这般的网课生活持续了一个多月,等啊等,在4月的最后一周我们终于重新开始了线下授课。
(助教老师宣布这一重磅消息)
线下下课,大家终于得以重新见面。苗老师也利用这个机会,给课代表(“小钻风”)、负责花式作业推送的同学、获评优秀花式作业的同学们颁发奖项。大家与苗老师合影留念,留下富有纪念意义的瞬间。
( 课代表李铭锐同学)
(负责第一次花式作业推送的梁罗茜同学)
( 薛苗同学的大作业勇敢选择了夏敬渠,苗老师特赠送相关书籍)
(第二次花式作业投票胜出的前三名,从左至右分别是史婕同学、罗雪菲同学、步一凡同学)
(负责第二次、第三次花式作业推送的叶梓同学、张劲羽同学)
小妖的结课感言
回首这一学期的课程,苗老师带我们走近了明清文学,感受到属于“明月”与“清风”的魅力。而不论是大作业、打卡作业亦或是花式作业,其实都是文学学习的一部分,是在书本之外更广阔的知识。事实上,每周四下午三小时的中国古代文学(四)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种疲惫的负担,而往往是一场精神的盛宴。不论是《水浒传》还是《西游记》,不论是陈子龙还是朱彝尊,不论是“雅文学”还是“俗文学”,专属于文学的感动往往伴随着苗老师的精彩讲述在我们的心中悄然而生。
一学期的课程是短暂的,在经历了“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的一波三折后,我们终究要为这段旅程添上句号。但课程中收获的感动与知识,将与我们所有人一路前行。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结课感言,让我们跟随大家,从多个角度来回看这一个学期的时光:
林宇涵
发表于6天前结课感言
淮茗师讳怀明,诨名苗一刀,非苗族锻刀之谓也。往届往往苦其大作业,给分亦略有诟病,可恶……然而,讲课似说书,说到精彩之处,使人已不自觉停笔瞠目,大嘴张开,欲流哈喇子。
而如我一般的咸鱼,倒也须得老师逼迫策动,方才愿意干点事情。因而,虽有惧怖之情,也不得不一边接受事实,一边常常口嗨“苗一刀如何如何”。若听得些合自己想法之处,常常暗自点头呵气,狂喜如妖怪见唐僧状。此时,称谓亦改变,多作“喵老师如何如何可爱”。室友皆谓,自本学期以来,林某某已成“奥楚蔑洛夫”耳!
郭炳成
发表于5天前结课感言
虽然大王的课很硬核,背这背那读这读那看这看那想这想那,但是从时间表到前后七子,从秦淮河到江南贡院,对于我们这些应试教育圈养出的大学牲来说,不论我们的文学素养还是学术素养,都有不少的积累与收获。
而令人“闻风丧胆”的大作业,确实任务量巨大,但是能够让我们这些可能一辈子不会涉足学术的人感受到学术的快乐,更能与家乡文人进行一次密接,深入了解自家村子里面隐藏千百年的文化巨匠。
到最后的期末考试,大王也是采取全方位开卷,以非常开放的手段让我们谈谈自己这学期学习古代文学的收获。虽然没有了硬性量化考核,但这对文学院学生来说,不正是最合适的考量方式吗?文学之美在于江河湖海,而从不在于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大王的考核方式,真真是先进的素质考察。
综合而言,大王的课给我带来的不止是欢乐和见识,更多的是内涵与修为。而大王自身的气质与气魄,更是在每一个云不见风清的周四下午,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散射,洗礼着我们。
杨柠菊
发表于4天前结课感言
“爱是不能忘记的。”苗老师诸多金句中,这句话最让我动容。
犹记当时还是艰苦的网课阶段,在介绍家乡文人的报告会上,当我表达了对我的同乡、小有名气却常被遗忘的大作家廖燕经历变乱、子女横死的凄惨人生的同情时,苗老师在评论区留言“爱是不能忘记的”,那一瞬我真有想哭的冲动——因为这句话,也因为独特的大作业,我第一次对一个素未谋面的古人产生如此强烈的共情。
再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三个月后,讲清初诗文时提到朱彝尊《静志居琴趣》背后的刻骨铭心的禁忌之恋,老师再次以此言作总结,并告诉我们尝试用“感性”的方法走近古人,走进他们的内心;老师还说,文学史对古人是不公平的,他们努力了那么多,却被贴上了标签,变成了脸谱,甚至被抹去而变成了省略号……
总之,苗老师的课堂向来是欢笑和感动并存,或许对我而言,感动的部分更多一些。毕竟,老师让我感受到,爱是可以横跨时空的。
张劲羽
发表于3天前结课感言
苗老师的课总能开启完全不一样的新角度!除了正经知识外,我笔记上也记了很多别的东西,如“猴哥理工科小白鼠论”“花果山夏威夷论”“如来传销头子论”等有趣观点,以此证明我非唐僧,不用被判“上课不认真听讲罪”。当小妖告诉你一定要认真听苗总上课时,请务必不要拒绝。
米云梦
发表于2天前结课感言
听了一学期课,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苗老师的爱情观、两性观。
就我的固有印象而言,与苗老师年龄相仿的这一代人很多相对保守,对爱情、两性问题或避之不谈,或持有某些偏见。但苗老师完全不同。
第一次让我有此感受的是他讲《金瓶梅》。认为其中的男女都是利益交换,各取所需,尤其西门庆是满足占有欲,而不是真正的性与爱。与此相对的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两情相悦型。一群正处于爱情敏感期的年轻人在专业课上听一个年长几十岁的老师一本正经、慷慨激昂地讲爱情与性,确实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之后又提到朱彝尊与妻子之妹的爱情,认为世上总有一个人和你百分百契合,但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他提到了电影《两生花》,我倒想起了《廊桥遗梦》的类似情节,谁说不是呢?可能现实确是如此,不能圆满。其他零碎的还有《聊斋志异》中爱情对形貌的超越,爱也不需要理由,能说出理由的都是交易;还有男女之间可以有纯洁感情的问题、男女平权的问题等,都颇有见地。
总之,苗老师绝不避讳爱情与两性问题,相反,他对此津津乐道。正如他所说:“我爱听八卦。”他也认为暴力和色情作为通俗文学的永恒主题,上升到一定高度就是爱情和死亡。那么如何看待爱情和两性关系?我认为苗老师的爱情观之所以“正”、之所以令人接受和认同,是因为文学的滋养。读遍古今中外文学千百年来的爱情故事,总会有一些人类普遍性的因素,久之积累,也便具有了深刻的爱情观。反之,不读书或者至少是不欣赏艺术的人,也容易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不仅对爱情的理解片面,更在基本的两性关系上都不会有客观的认识,也就导致了避之不谈或持有明显偏见的情况。
总而言之我很respect苗老师。爱情观只是一方面,他的其他很多想法也机警、独到、感情充沛又不失深刻,每一次上课都在给我们带来生动的惊喜。我的建议是,苗老师多讲点!我们还要听!
梁罗茜
发表于1天前结课感言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实这片焦土从不乏先生,能遇到是我们的大幸。
在苗大王的课堂上,我觉得我真正走进了文学史的感性世界。这里不仅仅只有论资排辈的“龙虎榜”,还有被主流书写一笔带过的小人物与被岁月掩埋的失败的文学尝试。
在这个学期的课堂上,我有了很多惊喜的体验,比如在线上课令人啼笑皆非的隔空对话,比如在寻找大作业传主时,竟发现沈德潜老先生是我的邻居和老校长,比如在做推送时解锁了自己的油麦细胞,做了很多有意思的表情包。在大王的带领下,我们和明清文学与可爱的文人们一次次地目遇神合,何其幸运~
古代文学考研(古代文学考研考哪些科目)